一位語言學家曾說:“同樣的音調或語句反複出現時,常具有感化人的力量。譬如林肯的名言‘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倘若他僅為了提出一項政見,僅說‘民主的政府’即可。但是,他三度強調‘民’字,遂產生更深刻感人的效果。”的確,每個人聽到這句鏗然有力的話語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加深自己對此種理想的政府的向往之情。而在每個人反複聽到這樣一句讚美的話時,他們也會被感動。
一個自知麵貌平庸的少女墜入情網之後,她的情郎反複在她耳畔低語:“你那深邃的眸子,散發出如夢如幻的光彩,真是迷人極了。”她一定會容光煥發,自信自己擁有一對足以傾倒眾生的明眸,美也當然會眷顧於她。
讚美有時也無須刻意修飾,隻要源於生活,發自內心,真情流露,就會收到讚美之效。但要更好地發揮讚美的效果,也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實事求是,措辭恰當。當你準備讚美時,首先要掂量一下,這種讚美,對方聽了是否相信,第三者聽了是否不以為然,一旦出現異議,你有無足夠的理由證明自己的讚美是有根據的。
一位老師讚美學生們:“你們都是好孩子,活潑、可愛、學習認真,做你們的老師,我很高興。”這話很有分寸,使學生們既努力學習,又不會驕傲。但如果這位老師說:“你們都很聰明,將來會大有出息,比其他班的同學強多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2.讚美要具體、深入、細致。抽象的東西往往不具體,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稱讚一個初次見麵的人“你給我們的感覺真好”,那麼這句話一點作用都沒有,說完便過去了,不能給人留下任何印象。但是,倘若你稱讚一個好推銷員:“小王這個人為人辦事的原則和態度非常難得,無論給他多少貨,隻要他肯接,就絕對不用你費心。”那麼由於你挖掘了對方不太顯明的優點,給予讚揚,增加了對方的價值感,因此讚美起的作用會很大。
3.熱情洋溢。漫不經心地對對方說上一千句讚揚的話,等於白說。缺乏熱情的空洞的稱讚,不能使對方高興,有時還可能由於你的敷衍而引起對方的反感和不滿。
4.讚美多用於鼓勵。鼓勵能讓人樹立起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用讚美來鼓勵對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第一次”。無論任何人幹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的時候,如果對方第一次幹得不好,你應該真誠地讚美一番:“第一次有這樣的表現已經很不容易了!”別人會因為你的讚美而樹立信心,下次自然會做得更好。
5.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讚美他人。讚美隨時隨地都能聽見,麵對麵或直接地讚美對方,總有點恭維奉承之嫌。若換個角度,換種說法,也許就好多了。以“第三者”的口吻來讚美對方,說:“難怪某某一直說你很不錯,今日一見……”可想而知,對方一定很高興。因此,當麵讚揚一個人,有時會令人感到虛假,懷疑你是否出於真心,而間接地在背後讚美對方,會使對方感到你對他的讚揚是真誠的。
6.讚美要注意適度。過度的讚美,空洞的奉承,都會令對方感到難以接受,甚至感到肉麻、討厭,結果適得其反。隻有適度的讚美才會令對方感到欣慰。適度因人、因時、因事、因地而異,需要不斷摸索積累,逐步掌握。
不打無準備的仗
人們常說“不打無準備之仗”,當一個人需要求一個陌生人辦事時,就像在打一場仗,隻有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一戰而勝。那麼,該怎樣準備呢?一方麵,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對方的背景、經曆、性格、喜好;另一方麵,在對對方基本情況了如指掌的前提下,設想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以不變應萬變的心理準備。然後,在交往之中針對對方的特點有的放矢、投其所好。令其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從而成功贏得對方信任。
盛宣懷是晚清的一位大臣,他在拜見陌生的上級時,就非常注意了解對方的有關情況。一次,在李蓮英的保薦下,醇親王特地在宣武門內太平湖的府邸接見盛宣懷,向他垂詢有關電報的事宜。盛宣懷以前沒有見過醇親王,但與醇親王的門客“張師爺”過從甚密,從他那裏了解到兩個方麵的情況:一、醇親王跟恭親王不同,恭親王認為中國要跟西洋學,醇親王則不認為中國人比洋人差;二、醇親王雖然好武,但自認為書讀得不少,頗具文采。盛宣懷了解情況後,就到身為帝師的工部尚書翁同那裏抄了些醇親王的詩稿,念熟了好幾首,以備“不時之需”。
另外,盛宣懷還從醇親王的詩中悟出了些醇親王的心思,畢竟“文如其人”。胸有成竹之後,盛宣懷前來謁見醇親王。
當他們談到電報這一名詞的時候,醇親王問:“那電報到底是怎麼回事?”
盛宣懷回答道:“回王爺的話。電報本身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全靠活用,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此而已。”
醇親王聽他能引用嶽武穆的話,不免另眼相看,便問到:“你也讀過兵書?”“在王爺麵前,怎麼敢說讀過兵書?不過英法內犯,文宗顯皇帝西狩,憂國憂民,竟至於駕崩。那時如果不是王爺神武,力擒三凶,大局真不堪設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