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之道亦然,正所謂“攻心為上”,即抓住對方的心理情感進行攻擊,或使對方心有好感,受到感動;或使對方的思想發生動搖,轉變,或使對方的心中羞愧,自行退卻。
攻心之術實際講的就是一個“情”字,使情感在論辯中同樣發生作用。理性的光輝或許可以令對手屈服,但要讓對方心服口服,還須動之以情。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演講、辯論中就很善於以情動人。他對此的認識也是十分精辟的。他認為,說服人重在以情激情,把自己的情感傳給別人,情通自能理達。請看二戰中,他為了說服美國參加對德作戰,對美國人發表的講話,其間情感技巧的運用嫻熟老道,也值得我們深以為鑒的。
“我遠離祖國,遠離我的家庭,在這裏歡度這一年一度的佳節。但確切地說,我並不覺得寂寞和孤獨。或者是因為我母親的血緣關係,或許是因為在過去許多年的充滿活力的生活中,我在這裏得到的友誼,或許是因為我們偉大的人民在共同事業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壓倒一切的友誼的情感,在美國的中心和最高權力的所在地,我根本不覺得自己是個外來者。我們的人民講著同樣的語言,有著同樣的宗教信仰,還在很大程度上,追求著同樣的理想。我所能感到的是一種和諧的和兄弟間親密無間的氣氛。
……
此時此刻,在一片戰爭的混亂中,今晚,在所有的郊外別墅裏,在每一顆寬容無私的心靈中,我們得到了靈魂的平安。因此,我們至少可以在今天晚上,把那些困擾我們的各種擔心和危險擱置一邊,並在這個充滿風景的世界裏,為我們的孩子準備一個幸福的夜晚。那麼,此時此刻,在今天這個夜晚,講英語的世界中的每個家庭都應該是一個亮光普照,幸福與和平的小島……”
丘吉爾找到了一條說服對方的捷徑: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理想及兩國長期的友好關係,這些都成為美英之間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橋梁與紐帶,有了這樣牢固的基礎,那麼一切敵對情緒都是可以減弱的、消除的。當他深情地祈願每個講英語的家庭都應過一個和平安詳的聖誕節時,冰山開始融化,美國人民心中善良、正義的本性開始蘇醒。最終他們被打動了,被丘吉爾的言語,更為他的情感感動了。
丘吉爾的成功之道,在於他以辯論雙方共通的情感為先導,叩開對方的心扉,再曉之以理,以情達理。
以感情動人,這種情感不是盲目的,也不是一時的衝動而起,這種情感是發自辯論者內心的。正所謂:“言為心之聲。”這個“情”,也不是矯情,如果是連自己都不相信不感動的主張,感動別人則是難上加難。因此對辯論者就有了相應的要求:自己要有對真理執著追求的精神,對論辯問題有切膚之感,也就是說自己的主張首先要感動自己。
以退為進,避實就虛
辯論講究一個“巧”字。巧用策略,善用技巧,以智取勝。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急於說服對方,往往招致對方拉開陣勢,任憑你嘴皮磨破也不為所動,使本方預先的戰略不能很快奏效。那就不妨退一步,“以退為進”,“避實就虛”,繞開雙方爭執上的是非對立之處,從更易攻破對方之處入手,這種策略在辯論場上常常用到。比如,南京大學隊在為迎戰第三屆亞洲大專辯論賽所進行的訓練中,曾與河海大學作了一場熱身賽,辯題是“實施環境保護會降低經濟增長速度”。持正方立場者在辯論中很容易被對方逼到不要搞環境保護的困境中去,從而失去評委和觀眾的支持與同情。為了防止陷入這種窘境,正方的隊員一上場就聲明:“我們是環境保護的堅定擁護者,我們希望既保護了環境,又增長了經濟。但是魚和熊掌兩者不可兼得,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我們主張寧可適當降低經濟增長速度,也要保護好環境!”環境要不要保護?正方若從這一點上入手,顯然違背常理,其觀點就根本站不住腳。既然已成定論的問題,就加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