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談判場合怎樣說話(1)(2 / 3)

可以談有關旅行的話題。如:“各位昨天的航班正點嗎?一路上辛苦了。”“這裏飛機票一向不好買,各位哪天走,最好提前幾天買票。”

可以談有關名人的話題,如:“聽說某影星要出任某巨片的主角,這真是再恰當不過的人選了,很可能要拿‘金馬獎’什麼的。”“告別體壇了,他這麼年輕就退役,實在可惜。

題外話話題豐富,不必事先準備或刻意修飾,信手拈來即可,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入題技巧。

從客套話入題如對方為客,來到己方所在地談判,應該謙虛地表示各方麵照顧不周,沒有盡好地主之誼,請諒解,等等。

也可以由主人介紹一下自己的經曆,說明自己缺乏談判經驗,希望各位多多指教,希望通過這次談判建立友誼,等等。

從介紹人員入題可以在談判前簡要介紹一下己方人員的經曆、學曆、年齡、成果等,由此打開話題,既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又不露鋒芒地顯示了己方強大的陣容,使對方不敢輕舉妄動,等於暗中給對方施加了心理壓力。

從介紹情況入題可以在談判開始前先簡略介紹一下己方的生產、經營、財務等基本情況,提供給對方一些必要的資料,以顯示己方雄厚的實力和良好的信譽,堅定對方與你合作的信心。

談判時的陳述技巧

陳述是談判的主要內容,也是實現談判目的最重要的手段。談判者在整個談判過程中,必須對自身嚴格約束,不允許有任何自由主義作風。這就要求談判者在陳述時既不能信口開河,又不能把對方想知道的情況坦誠相告,而且還要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見解,並表達得有條有理、恰到好處。

1.轉折語

轉折語是談判中陳述某種觀點的技巧之一,談判中如遇到問題難以解決,或者有話不得不說,或者接過對方的話題轉向有利於自己的方麵,都要使用轉折用語。

例如“可是”、“但是”、“雖然如此”、“不過”、“然而”等,這種用語具有緩衝作用,可以防止氣氛僵化。既不致使對方感到太難堪,又可以使問題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的轉化。

2.解圍語

當談判出現困難,無法達成協議時,為了突破困境,給自己解圍,可以運用解圍用語。例如:“真遺憾,隻差一步就成功了!”“就快要達到目標了,真可惜!”“行百裏者半九十,最後的階段是最難的啊!”“這樣做,肯定對雙方都不利。”“再這樣拖延下去,隻怕最後結果不妙。”“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懊惱也沒有用,還是讓我們再做一次努力吧!”

這些解圍用語,有時能產生較好的效果,隻要雙方都有談判誠意,對方可能會接受你的意見,促使談判的成功。

3.彈性語

無論何種談判,話不能說得太過,更不能說得太死,對不同的談判者,應“看人下菜碟”。如果對方很有修養,語言文雅,己方也要采取相似語言,談吐不凡。如果對方語言樸實無華,那麼己方用語也不必過多修飾。如果對方語言爽快、耿直,那麼己方就無須迂回曲折,也應打開天窗說亮話,幹脆利落地攤牌。

總之,在談判中要根據對方的學識、氣度、修養,隨時調整己方的說話語氣、用詞。這是雙方溝通思想、交流感情的有效方法。從人的聽覺習慣去考察,在某一場合,他對聽到的第一句話與最後一句話,常常能留下很深的印象。在談判中假如你以否定性話語來結束會談,那麼,這否定性話語會給對方一種不愉快的感受,並且印象深刻。同時,對下一輪談判將會帶來不利影響,甚至危及上一輪談判中談妥的問題或達成的協議。所以,在談判終了時,最好能給予談判對手以正麵的評價。

例如:“您在這次談判中表現很出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處理問題大刀闊斧,欽佩,欽佩!”不論談判結果如何,對參與談判的人來說,每一次談判都是談判各方的一次合作過程。

因此,一般情況下談判結束時對對方給予的合作表示謝意,既是談判者應有的禮節,對今後的談判也是有益的。

談判時的提問技巧

提問是一種非常流行的談判技巧,在談判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出問題可能為了不同的目的,有時是為了獲得信息,有時是為了回避回答問題,拖延時間,也有時幹脆是沒話找話。

提問有很多方式,通過提問可以把握場上的主動權,給對方以攻勢。

1.試探性問題

談判者第一次使用提問方式是作為試探對方防禦的一種方法。在對方的主張中發現一個弱點,並為了在發動大的攻勢前肯定它,則對此類問題故意采取一般的方式來表達。要想對這一類提問立即做出一般性的澄清是很難的。例如,一個買方看完賣方出示的一份報價後,可以用這樣的話開始討論:“我看了你的報價,在研究細節之前,你是否可以完整地解釋一下:這次價格高於上一次,是用什麼方法計算出來的?”賣方不知道買方是否在總體上同意他投標中提出的項目,任何全麵的回答可能隻是向買方提供新的攻擊點。事實上這正是買方的提問所在。因此,賣方的反應是反提問,旨在逼迫限製買方的提問範圍,並更多地暴露意圖。賣方就采取下列回答:“如果這裏有什麼困難,很抱歉。我本來以為我們的報價已清楚地說明了總的情況。但我們將樂於澄清使你感到不滿的問題,什麼事使你特別擔心?”請注意,賣方不但要求對方闡明意見,還提出了反問。這個反問以便更清楚地摸清買方到底屬於哪一種情況:是不滿報價,還是並非對報價不滿,隻是想得到更多的信息。這樣,賣方通過反問,重新獲得主動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