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但是”技巧密切聯係的是用反提問法來回答問題。如:“你為什麼不接受安裝期限為20周,而是25周?”己方可作答:“我們何不從另一角度看此問題?你估計20周的根據是什麼?能否算一下細賬,看看你方的設想如何?”還有一種反提問法是轉換辯論方向,防止注意力集中一點而不及其他。如對方對價格中的運輸成本方麵提出質問,乙方可不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而說:“我們可否不談運輸成本,那隻是很小的問題。當然你是對價格這一整體感興趣,你是說它不合理嗎?”將問題的焦點引向其他方麵。
6.稻草問題
所謂“稻草問題”是指問題本身對己方並無價值,且無足輕重。之所以提出,正是準備放棄它,以便為己方創造機會,對對方給予真正的讓步作出回報。因此,己方在談判時提出的最初各項要求中包括一個或幾個稻草問題,就可以確保有些“儲備”,可以作為對對方所作讓步的補償。不過,在決定選擇什麼作為稻草問題時,必須試圖用對方的眼光來看問題,既考慮問題的客觀方麵,又注意考慮問題的主觀方麵。
談判時的察言觀色
觀察對方為談判的首要步驟。
參與談判的雙方通常是在談判桌上首次見麵,而這第一回合正式接觸,則是一次觀察對方的良機,因此,必須留意對方的表情、動作,找出他的特殊習性,以迅速獲得正確的資料,如此才能決定該采取什麼樣的談判戰術和技巧。
從與談判對手有所接觸的人身上取得資料,對於“熟識敵情”非常重要。
如果這個第三者與談判對手有深交,他所提供的資料尤其具有參考價值,但這也可能是陷阱。所以,你必須考慮到下麵兩種情況:
1.資料的提供者對你的談判對手是否存有誤解或偏見,而他本身是否是個喜歡誇大其詞的人?如果是,就不要輕易相信你所取得的資料了。
2.資料的提供者是否與你的談判對手私下串通好了,故意暴露一些假情報給你,引誘你誤入歧途?這也並非不可能。
在談判前,對於談判對手的訪談錄、演講稿及其他相關資料,必須詳細研究。訪談記錄和演講稿所傳達的信息比較直接,更應該多加重視。如當你代表員工,將要與公司方麵就有關重新製定工資問題進行談判時,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了該公司董事長在以前的會議中,曾說了這麼一段話:“我從未受過正規的教育,能有今天,完全是我多年來不斷奮鬥、不向困難低頭的結果。如今公司的經營已經上了軌道,在同行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如何把這段話運用到談判之中呢?公司的運營狀況以及在同行中的地位,可以從企管雜誌或有關報道中得知。但是,董事長個人的身世背景及經營理念,就隻能“道聽途說”了,這有時對談判的結果具有極大的影響。不過,現在你已經掌握住了相當重要的一點——“我從未受過正規教育”。在勞資雙方的談判中,最容易引起爭議的是有關支付體係以及工資的附加給付問題。而對這些專業性的問題,可以假設,董事長由於未受過正規教育,所以了解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出麵與你交涉的,可能是董事長特別聘來的專家。那麼,你所要對付的,就是這些專家,而非董事長本人了。隻要專家肯接受你的提議,董事長自然無話可說。當然,董事長未受過正規教育不代表他不懂專業性問題,所以從談判一開始,你就必須仔細地觀察,以檢測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另外董事長是個不斷奮鬥,不向困難低頭,曆盡千辛萬苦,而後才獲得成功的人——這種人通常是不會輕易接受員工要求的。白手起家的人總有一種觀念:不能讓步,萬一讓步,多年的努力成果,便會毀於一旦。所以,你必須準備足夠的資料,並且設法讓董事長明白,員工的要求不但不會妨礙公司的成長,反而會對公司的未來發展作出貢獻。
由此可見,在麵對麵的談判中,多聽是談判者的基本功。不僅僅是多聽,更要用心去感受,除了聽出對手談話的直接內容,更要聽出對方的“弦外之音”。如果連聽都沒有聽明白,自然就無法去理解和回答對方的問題了。
形成良好的談判氣氛
每一場談判都有其獨特的氣氛。有的談判氣氛十分熱烈、積極、友好,雙方都抱著互諒互讓的態度參加談判;有的談判氣氛卻很冷淡、緊張,雙方抱著寸土必奪、寸利必爭的態度參加談判;不過,更多的談判氣氛則介於上述兩個極端之間,熱中有冷,快中有慢,對立當中存在友好,嚴肅當中包含輕鬆。談判氣氛的選擇和營造應該因人而異,但必須服務於談判目標、方針和策略。
如果談判一開始形成了良好的氣氛,雙方就容易溝通,便於協商,所以談判人員都願意在一個良好的氣氛中進行談判。如果談判一開始雙方就怒氣衝天,見麵時拒絕握手,甚至拒絕坐在一張談判桌前,那麼對整個談判來說無疑會蒙上一層陰影。
根據互惠談判模式的要求,洽談雙方應當共同努力,來尋求互利互惠的最佳結果。這種方式的談判,需要洽談之初便有良好的基礎。所以首先要建立一種合作的氣氛,然後有一個順利的開端,接下來雙方融洽地進行工作。當然,談判氣氛,不僅受開局瞬時的影響,雙方見麵之前的預先接觸,洽談期間的交流都會對談判氣氛產生影響,但談判開始瞬間的影響最為強烈,它奠定了整個談判的基礎,此後,談判的氣氛波動比較有限。因此,為了創造一個合作的良好氣氛,談判人員應該做到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