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他以準確有力的語言,闡述了英國所要采取的政策和所要達到的目標。丘吉爾以戰略家的眼光看到了這次大戰的世界性:“這不是階級戰爭。這是一場整個大英帝國和英聯邦,不分種族,不分信仰,不分黨派,全部投入進去的戰爭。希特勒就要迫使西半球屈服於他的意誌和他的製度了,而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他的一切征服都將落空。”丘吉爾通過演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動員英國人及世界人民大力援助蘇聯,徹底打敗德國法西斯具有重要意義。
他在演講的最後說:
“因此,俄國的危難就是我們的危難,也是美國的危難,正如俄國人為保衛家鄉而戰的事業,是世界各地的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業一樣。讓我們吸取通過殘酷的經驗得來的教訓吧。讓我們加倍努力,隻要一息尚存,力量還在,就齊心協力打擊敵人吧!”
這誠懇真摯,感情熱烈的號召極為鼓舞人心,我們今天似乎還依然感覺到餘音不絕於耳。
演講要注意語音
演講是有聲語言的藝術,其情感主要通過抑揚頓挫、錯落有致的語調來表達。古語所謂:“古人平居,每藉以修養情操。至集合大典,則藉以齊眾心,通情意。敬慎將事,靡敢逾越。為宗廟之音,凱旋之樂,使聞者緬懷先烈,眷念鄉邦。疆場之上,將士聞鼓、角而前趨,筵宴之間,賓主聽笛簧而喜悅。”可見,不同的音調,給人以不同的感受。
在演講高潮時,音色應明亮些,圓潤些;在低潮時,音色深沉些,平穩些。總之,應富於變化,不應一成不變,一調到底,跟和尚念經似的。因為“人的各種感官也都喜歡變化,同樣的,也都討厭千篇一律。耳朵因為聽到一種同一的、繼續的音調會感到不舒服。”因此,演講者必須掌握語調變化的節奏,高低輕重錯落相當。並且巧妙地利用有聲語言的這種魅力,以情發聲、以聲帶情、聲情並茂,這樣才能吸引聽眾。
重複語言的藝術
語言的重複藝術,主要是指演講中相同的語言形式,反複使用的藝術。
語音傳遞演講信息,往往稍縱即逝。在信息傳遞過程中,一是由於信息通道的內外幹擾,往往會造成信息的某些損失。二是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聽眾不可能對演講者的每一句話都保持長久的記憶。故此,在演講時應采取重複語言的技巧,對某些信息反複表達。
藝術的重複,絕不是簡單的機械的重複,而是指有信息根據的重複,是必要信息和冗餘信息的重複。目的是強調必要信息,讓聽眾保持記憶。如一演講家在某警官學校的演講,其開場白就是運用了重複藝術,從信息接受的角度看,這樣的語言信息接受率應該很高。
(原例:“……隻有誰,有權利在頭頂的帽子上,綴上我們莊嚴的國徽呢?你們!隻有你們!人民的衛士!”)
在演講中,究竟哪些方麵需要運用重複藝術呢?德國米·裏登乃爾在《自由演講的技巧》中指明有以下幾個方麵:
1.演講者的話題遠遠超出聽眾所期待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重點複述。因為聽眾難於接受出乎意料之外的內容。
2.演講者的話題與聽眾的觀點矛盾時,也應該加強重複。
3.聽眾對演講內容不感興趣時,也有必要加強重複。
4.聽眾不歡迎演講時,更不能忽視對某些形式的重複。
5.演講中,聽眾感到疲倦、無精打采時,演講者應壓縮介紹的信息,最好藝術地重複前一段內容。
合理、準確的重複才可稱為藝術;不該重複的卻用了重複,這成了贅言。重複藝術運用的好,演講效果必然不同凡響。
演講的態勢語要優美
一般而言,演講除了靠好的語言功底,還要輔以美的演講態勢語。態勢語包括儀表、姿態、神情、動作等方麵,是演講者立與坐、眼神、手勢、身體動作、步伐移動等的綜合反應能力。正所謂演講,講是有聲語言,給人以聽覺形象;演則是無聲語言,給人以視覺形象。俗話說:“花好還要綠葉扶。”如果說,有聲語言是紅花,無聲語言就是綠葉。光“講”不“演”,或光“演”不“講”,都不能構成演講之美,隻有動靜相兼,將兩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才能構成完整的演講。也就是說,惟聲、色、姿、情,相得益彰,方能稱做上乘的演說。
演講者的風度、儀表、神態,應給觀眾留下最佳的“第一印象”。心理學理論“暈輪效應”認為:一個人給別人的第一個印象往往是人們對其作出判斷的依據。如你見到一個人衣著整齊、合體入時,表情自然,則會認為此人做事細心,有條有理,進而會想,這個人一定有責任心,你就必然會在心裏產生最初的中意的感覺,並且還會聯想到其人會有這樣、那樣的能力。倘若一個人給你的最初形象是衣冠不整,嘴巴裏罵罵咧咧,你定然會對其作出缺乏道德觀念的結論,甚至還會聯想到此人的其他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