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欲獲成功,巧用手段(3 / 3)

宋襄公不僅拒絕了公孫固的建議,還下令做了一麵大旗,繡上“仁義”二字,準備用“仁義”去打敗楚國的軍隊。天亮以後,楚軍開始過河了。公孫固對宋襄公說:“楚國人白天渡河,明明是瞧不起咱們。咱們乘他們渡到一半時,迎頭打過去,一定會勝利。”宋襄公還沒等公孫固說完,便指著飄揚的大旗說:“你難道沒見到旗上的‘仁義’二字嗎?人家過河還沒過完,咱們就打人家,還算什麼‘仁義’之師呢?”

楚軍渡過了河,在岸上布起陣來。公孫固見楚軍還沒整好隊伍,又對宋襄公說:“楚軍還沒布好陣勢,咱們抓住這個機會,趕快發起衝鋒,還可以取勝。”宋襄公瞪著眼睛大罵道:“你這個家夥,怎麼淨出歪主意!人家還沒布好陣就去攻打,這算仁義嗎?”

正說著,楚軍已經排好隊伍,洪水般地衝了過來。宋國的士兵嚇破了膽,一個個扭頭就跑。宋襄公手提長矛,催著戰車,想要攻打過去,可還沒來得及往前衝,就被楚兵團團圍住,大腿上早中了一箭,身上還受了好幾處傷。多虧了宋國的幾員大將奮力衝殺,才把他救出來。等他逃出戰場,宋國的兵車已經損失了十之八九,兵器、糧草也全部丟光,將士們死的死,傷的傷,潰不成軍,那麵“仁義”大旗也早已無影無蹤。

諸如上例中的宋襄公,本來打仗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他卻大講仁義道德,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麵對競爭,我們不可以因為心慈手軟就選擇退出,該爭的時候就該爭取,一個隻知道退讓的人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經驗談

做事情,該硬的時候就要硬,沒有決絕之心,就很難做好事情,反而會使自己被事情所左右。成大事者,無不深諳鐵腕之道。做事情要有鐵腕作風,心慈手軟隻能被別人當成羔羊吞掉。

)第六節 做個“彈簧人”

明代嘉靖年間,給事官李樂清正廉潔。有一次他發現科考舞弊,立即寫奏章給皇帝,皇帝對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麵奏,結果把皇帝惹火了。嘉靖以故意揭短罪傳旨在李樂的嘴巴上貼封條,並規定誰也不準去揭。封了嘴巴,不能進食,就等於給他定了死罪。這時,旁邊站出一個官員,走到李樂麵前,不分青紅皂白,大聲責罵:“君前多言,罪有應得!”一邊大罵,一邊打了李樂兩記耳光,當即把封條打破了。由於他是幫助皇帝責罵李樂,皇帝當然不好怪罪。其實此人是李樂的學生,在這關鍵時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了自己的老師。如果他不顧情勢,犯顏“直”諫,非但救不了老師,自己怕也難脫連累。這個方法的使用真是巧妙至極。

為人處世,要像彈簧那樣能伸能縮,在不同的外力下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像彈簧一樣屈伸自如,是古今中外為人處世之妙法。

經驗談

寧折不彎在氣節上也許值得讚美,可是在處理事情上往往於事無補,一般是自己吃了虧,也沒有達到目的。而彈簧人則“可以仕則仕,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完全是因時、因事、因人而變。

)第七節 別因麵子丟了位子

西漢初年,東胡不斷挑釁匈奴,企圖尋找借口滅掉匈奴。

匈奴的首領冒頓養有一匹千裏馬,在戰爭中立下過“汗馬功勞”,被視為寶馬。東胡知道後,便派使者到匈奴索要這匹寶馬,匈奴群臣認為東胡太無理了,一致反對。

足智多謀的冒頓一眼便看穿了東胡的用意,但他並沒有表露出來。他決定忍痛割愛來滿足東胡的要求。他告訴臣下:“東胡之所以要我們的寶馬,是因為與我們是友好鄰邦。我們哪能因為區區一匹千裏馬而傷害與邊鄰的關係呢?這樣太不合算了。”於是,他就把寶馬拱手送給了東胡。冒頓雖然表麵上不與東胡作對,但他暗地裏壯大實力,希望有朝一日將丟的麵子找回來。

東胡國王得到千裏馬以後,認為冒頓膽小怕事,就更加狂妄。他聽說冒頓的妻子很漂亮,就動了邪念,派人去匈奴說要納冒頓之妻為妃。

匈奴群臣一聽東胡國王如此羞辱他們尊敬的王後,都氣得摩拳擦掌,發誓要與東胡決一死戰,冒頓更是氣得牙齒咬得吱吱響。然而他轉念又一想,東胡之所以三番五次使自己丟麵子,是因為東胡的力量比自己強大。小不忍則亂大謀,還是再忍讓一回,等以後有了合適的時機,再與東胡算總賬。

於是,他強作笑顏,勸告群臣:“天下女子多的是,豈能因為區區一個女人傷害與鄰邦的友誼?”這樣,他又把愛妻送給了東胡國王。

之後,他召集群臣,指明東胡氣焰囂張的原因,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鼓勵大臣們內修實力,外修政治,以後將丟的麵子找回來。群臣聽冒頓分析得有道理,於是按照冒頓的要求兢兢業業地治理,以圖日後報仇雪恨。

東胡國王輕而易舉地得到千裏馬與美女,就認為冒頓真的懼怕他,更加驕奢淫逸起來。他整日燈紅酒綠,尋歡作樂,不理朝政,以致實力越來越衰弱。然而他卻毫無自知之明,又第三次派人到匈奴去索要兩邦交界處方圓千裏的土地。

此時的匈奴經過冒頓及其群臣多年臥薪嚐膽的治理,政治清明,兵精糧足,老百姓安居樂業,其實力之雄厚遠遠超出了東胡。這次冒頓親自披掛上陣,眾人同仇敵愾,一舉消滅了毫無防備的東胡。

冒頓主動扔掉麵子,讓東胡視其為膽小,把東胡“慣”得趾高氣揚,同時又鬆垮懈怠,然後抓住時機把東胡一舉拿下。冒頓實在是個用麵子換位子的高手。

麵子重要還是位子重要?隻要稍微掂量一下,相信誰都會作出一個明白的判斷。到手的實惠才是真實惠,千萬別幹為了麵子丟位子的傻事。

經驗談

實力不是靠“麵子”來證明的,而是靠“位子”來證明。為了最大利益舍去一些麵子上的東西,孰輕孰重一目了然。而如果為了看不見摸不著的所謂“麵子”而丟了位子,那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