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我入地獄,舍己助人(3)(1 / 3)

無相禪師行腳時,因口渴而四處尋找水源,看到不遠處有一個青年在池塘裏打水車,無相禪師就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

青年以一種羨慕的口吻說道:“禪師,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紅塵,我一定會跟您一樣出家學道。不過我出家後,不想跟您一樣到處行腳,居無定所,我會找一個隱居的地方,好好參禪打坐,而不再拋頭露麵。”

無相禪師含笑問道:“哦!那你什麼時候會看破紅塵呢?”

青年答道:“我們這一帶就數我最了解水車的性質了,全村的人都以此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個能接替我照顧水車的人,沒有責任的牽絆,我就可以出家尋找自己的出路了。”

無相禪師道:“你最了解水車,如果水車全部浸在水裏,或完全離開水麵會怎麼樣呢?”

青年說道:“水車是靠下半部置於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轉的原理來工作的。如果把水車全部漫在水裏,不但無法轉動,甚至會被急流中走;同樣的,完全離開水麵也不能車上水來。”

無相禪師道:“水車與水流的關係可說明個人與世間的關係。如果一個人完全入世,縱身江湖,難免不會被物欲紅塵的潮流衝走。假如純然出世,自命清高,不與世間來往,則人生必是漂浮無根。同樣,一個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抽身旁觀,也不投身粉碎。”

出家光看破紅塵還是不夠的,更要發廣度眾生的宏願才好。出世與入世兩者並立,這才是為人處世和出家學道的正確態度。

10.禪心以助人為本

有兄弟3人,雖然沒有出家,但是特別喜好參禪打坐,還曾經跟隨佛光禪師學禪。後來,兄弟3人為了追求更高的悟境,一起相約出外行腳雲遊。

有一天,在日落時兄弟3人借宿於一個村莊,恰巧這戶人家的男主人剛去世不久,婦人帶了7個子女生活,生活非常艱難。

第二天一早,到了3兄弟該上路的時候,最小的弟弟突然對兩位哥哥說:“兩位哥哥繼續參學去吧!我決定留在這裏不走了。”

兩位哥哥對弟弟的行為非常不滿,認為他太沒有誌氣了,出外參學,見到一個寡婦就動心想留下來,於是勸也懶得勸,拂袖而去。

這位寡婦要獨自撫育7個年幼的孩子實在不容易,看到這位行者自願留下來幫助她,當然求之不得。又看到三弟一表人才,婦人表示願意以身相許。三弟沒有直言拒絕,隻是說:“你丈夫剛死不久,我們馬上就結婚實在不好,你應該為丈夫守孝3年再談婚事。”婦人一聽,對三弟更加敬重。

3年以後,婦人再次提出結婚的要求,三弟又道:“如果現在我和你結婚實在對不起你的丈夫,讓我也為他守孝3年吧!”婦人覺得三弟說得在理,沒有強求。

3年後,婦人又提出要結婚,三弟再度婉拒道:“為了我們將來更加幸福美滿,無愧於心,我們共同為你的丈夫守孝3年再結婚吧!”

如此3年、3年再3年,歲月如梭,一晃9年就過去了,這一家的小兒小女都已長大。三弟看到他助人的心願已完成,就向婦人說明自己矢誌求佛的決心和當年留下來的初衷,然後與這一家人道別,獨自踏上了繼續求佛的漫漫長路。

有些人雖然對參禪悟道狠下工夫,但他們都永遠參不透禪的真諦,因為他們缺乏一顆度人之心,隻是一味地尋求自己的解脫。其實,幫助別人,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幫助你自己。

陀思妥耶夫斯基20多歲寫了一部中篇小說《窮人》,學工程專業的他怯生生地把稿子投給《祖國紀事》編輯部。

編輯格利羅維奇和涅克拉索夫在這天傍晚時分開始看這篇稿子,他們看了十多頁後,打算再看10多頁,然後又打算再看10多頁,一個人讀累了,另一個人接著讀,就這樣一直到晨光微露。

他們再也無法抑製住激動的心情,顧不得休息,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住所,撲過去把他緊緊抱住並流出淚來。涅克拉索夫性格孤僻內向,此刻也無法掩飾自己的感情。他們告訴這個年輕人,這部作品是那麼出色,讓他不要放棄文學創作。

之後,涅克拉索夫和格利羅維奇又把《窮人》拿給著名文藝評論家別林斯基看,並叫喊著:“新的果戈理出現了!”別林斯基開始不以為然:“你以為果戈理會像蘑菇一樣長得那麼快呀!”但他讀完這部小說以後也激動得語無倫次,眼睛瞪著陌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你寫的是什麼,你了解自己嗎?”平靜下來以後他對年輕人說:“你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出了反應:“我一定要無愧於這種讚揚,多麼好的人!多麼好的人!這是些了不起的人,我要勤奮,努力成為像他們那樣高尚而有才華的人!”後來,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出了大量優秀的小說,成為19世紀俄國經典作家,被西方現代派奉為鼻祖。

格利羅維奇、涅克拉索夫、別林斯基因各自的成就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但同樣令人們尊敬的是,他們“騰出一隻手”,托舉一個陌生人的行動。而且從最初,他們就預料到這個年輕人的光芒將蓋過自己,但聖潔的他們連想也沒有想就伸出了自己的手。

“騰出一隻手”給別人肯定會犧牲自己的利益,然而別林斯基他們卻因陀氏的成功而使自己的人格舉世皆知。生活中更多的“騰出一隻手”者則是默默無聞的,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像陀氏那樣成為“不再重放的花朵”。然而“騰出一隻手”給別人,重要的是在於過程,而不在於結果;無論被托舉者最後是否平凡,無論能否得到回報,都不影響愛的價值,這價值勝過萬兩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