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1 / 3)

在這個世界上,天涯思歸,人人念故鄉,人人要回去。李白卻未必這樣。他的《客中作》裏寫走到一個地方,喝到好酒:“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這麼好的酒,這麼美的宴,讓我酣然陶醉,讓我可以不問什麼地方是故鄉,什麼地方是他鄉。李白是個快意恩仇的人,曾經為朋友散盡千金,所以自己走到哪裏也容易交下好朋友。雖然他一生經曆過太多挫折,卻並不感到自己過分的困頓,因為他有一個酣暢的自我。蘇東坡說得好:“此心安處是吾鄉”“注釋1”。我們的今生,哪裏才真正叫做故鄉呢?其實未必是你生長的那個地方,而是一顆心可以安放的地方。對李白來講,隻要有酒,此心可以安放,可以陶醉,處處皆為故鄉。

李白的詩酒縱橫可以一瞬改變客觀世界,而今當我們過分糾結於瑣事的時候,李白豁然開朗的視野或許也令我們眼前一亮。李白暮年投奔他的族叔李陽冰,一起遊覽洞庭,酩酊大醉,寫下“劃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注釋2”。在嶽陽樓上遠望洞庭,一帶青山,優美隱約,但李白看著礙眼,他說把君山給鏟了,讓湘水平鋪在大地上任意流淌,如此浩蕩的湖水,如果都變成酒,那我就會“醉殺洞庭秋”。為什麼滿山秋色都含著暖紅?那應該就是山川醉酒之後的酡顏吧。好一個奇思異想!居然要把整個洞庭湖的水都變成美酒,用來陶醉天地,造一個酣暢清秋。

一個有酒的人,他的生命太遼闊,一個愛酒的人,“注釋3”他的詩情能夠打破所有的邊界與規矩。酒總是不夠喝,身邊的錢也總是不夠花,有的時候沒有金龜和五花馬千金裘,怎麼辦?李白也有辦法。還是遊洞庭,還是跟他的族叔李陽冰一起,“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注釋4”南湖平靜下來,煙波不起,天青月朗,這樣的美景,何不趁著浩渺的水波月河直上青天。到天上和月亮商量商量,你賒我點月色,我拿月色換酒去。“將船買酒白雲邊”,這說的是人間事還是天上事?一個人真正酒酣興濃的時候,人間天上就混為一體了。

李白浪漫時如大鵬飄舉,安靜時如閑庭落花。“對酒不覺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注釋5”對著酒,我就忘記了時光,暝色漸起,落花滿襟,醉中起身,一路搖晃著溪中的月色。靜靜的山川,寂寥的行人,飛鳥還家。這一點寧靜的醉意,安頓了山野落花中的大自然。

李白也會跟朋友一起喝酒,“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複一杯。”“注釋6”花一朵一朵又一朵地盛開,酒一杯一杯複一杯地暢飲。這番閑酌的況味,清淺如同兒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微醺的這一刻,李白想起了陶淵明。陶淵明有一把無弦琴,喝酒適意的時候,隨手撫琴,酒醉時就告訴朋友:“我醉欲眠卿可去”。所以李白說,如果你意猶未盡,明天你抱琴再來,咱們繼續喝酒,共賞山花,陶然忘機。這又是一個寧靜的李太白。李白這個謫仙人,豁達時需要有酒,寧靜時酒也在身邊;酒中有他向外的張揚,酒中還有他心靈的內斂。無論是他的張,還是他的斂,都如同美酒,泛著流光。

李白自有一番人生不得不愛酒的大道理,千年之後的我們聽了,也不得不喟歎。在月下獨酌的時候,一個人望著月亮,琢磨著:“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注釋7”抬頭望天,看見酒旗星。想到蒼天應該是愛酒的,不然天上怎麼有個酒星呢?“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大地應該也愛酒吧?不然甘肅應該就不會有酒泉這個地名啊。“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天和地都愛酒,我愛酒也無愧於天地啊。“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魏晉時有過禁酒令,人們偷偷買賣酒,給酒起綽號,把過濾後的清酒叫聖人,管沒過濾的濁酒叫賢人,喝酒時不說喝什麼酒,而是說“咱是找聖人還是找賢人”。“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