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守橋人(2 / 2)

道士好像並不急著趕路,在橋上走幾步就站住了,好一陣沒有動靜。老彌的祖上忍不住好奇,轉過半個身子,看道士正扶欄佇立,麵向小河,似在聽流水聲。橋下的流水聲不大,卻很清晰:“嘩啦啦!嘩啦啦!……”

道士靜靜地站了很長時間。

老彌的祖上一直瞅著,心想這道士該不會跳河尋死吧?可這河水也淹不死人呀。再說,道士應當是洞明世事的人,不會有啥想不開的。但心裏還是疑惑著,這人要幹什麼?

道土聽了一陣子流水聲,忽然拍拍石欄,歌吟一樣說了一句:“可惜呀,這橋要倒了!”

老彌的祖上聽到了,突然頭皮一緊,又有些惱怒。這橋剛造好,怎麼要倒呢?他慢慢站起身,想上前問個明白,可道士已經下橋,幽靈一樣消失在黑暗中。

老彌的祖上走到道士站立的地方,聽聽流水聲,也拍拍石欄,並無什麼異樣。他呆呆站了好久才回家,心裏十分惶然,幾乎一夜沒睡。

第二天黎明,老彌的祖上便迫不及待來到河邊,橋上橋下察看了很長時間,連每塊石頭的接縫處都看了,還是沒發現什麼問題。三孔橋很結實,怎麼會倒呢?除非那道士施魔法。老彌的祖上聽說過,有一種妖道會施魔法。可他為什麼要施魔法,讓這座橋倒掉?沒道理嘛!

老彌的祖上這麼想著,還是心神不寧。此後,更是每天都去三孔橋,上上下下仔細察看,他倒希望真能發現什麼異常之處,好趕快修理,但還是沒有。那麼,橋基會不會有問題?這是他最擔心的。可橋基沒法察看,泡在水裏,沉在地下,就隻能在心裏懸著。老彌的祖上歲數大了,還要掌管全家的事,可他不管多忙,都會堅持每天去三孔橋察看。一段時間下來,老人家已是身心疲憊。晚上躺在床上,有時安慰自己,那個老道,肯定是胡說的,不必當真。那麼結實的石橋,怎麼能倒呢?但第二天,他還是要去三孔橋。

三孔橋成了老彌祖上的一塊心病。

直到死。

老彌的祖上臨死前,就給兒子留下一條遺囑:每天去三孔橋看看,一旦發現異常,就立刻封橋。

這個遺囑也成了老彌家族的遺囑。

一代代老人臨死前,都會囑咐下一輩:每天去三孔橋看看,一旦發現異常,就立刻封橋。

可三孔橋一直沒倒。

在很長時間裏,三孔橋一直是這一帶的交通要道。每天都有很多車輛行人經過。

後來,情況有了一些變化。

黃河決口後,這一帶成了荒原。很多村莊消失了。小河已被泥沙淤塞,成了一道漫窪,隻在下大雨時,才會有一點積水,但不久就會幹涸。三孔橋並沒有被洪水衝垮,反被厚厚的泥沙掩埋,三孔橋不見了,隻有兩排石欄露出地麵。就是說,整座三孔橋被泥沙牢牢沉結在大地上,不會再倒了。

老彌家族的人說不清是應當慶幸,還是絕望。到老彌這一輩,老婆孩子都去了外地,隻剩老彌一個人仍然守在這裏。老彌在荒原上養了一群羊,一群雞,幾條狗。他並不缺少事做,也不缺少錢花,隻是太悶了。三孔橋的故事已經二百多年了,老彌成了最後一個守橋人。他曾想過收養一個孤兒,比如去哪裏找一個小乞丐養在身邊,等自己死後,讓他繼續守下去。但他還沒有拿定主意,反正時間還來得及。老彌才五十多歲,身體仍然壯得像一頭牛。

傍晚,雞羊歸圈後,他會照例來到三孔橋,摸一摸露出地麵的石欄杆,坐一會兒。他的幾條狗都陪著坐在附近。

老彌會自言自語:“我一腳……”

或者突然大喊一聲:“老道,我操你祖宗!”

聲音在黑夜裏傳出很遠,有點瘮人。

《紅豆》2008年6期

《小說選刊》2008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