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的這一方,除了他自己的軍隊,還有原先炎帝的軍隊,各部落的軍隊也參加了,包括以熊、羆、貔、貅、貙、虎為圖騰的部落軍隊。而蚩尤動用了他的八十一個兄弟,以及各自手下的強兵。蚩尤的軍隊雖然善戰,但軒轅排開九宮之陣,各支以動物為圖騰的部落軍隊勇猛無比,蚩尤很快敗下陣來。
蚩尤見勢不妙,慌忙帶上殘兵敗將,落荒而逃。
軒轅不會輕易地讓蚩尤逃走,他馬上帶領部隊追趕上去。眼看著快要追上蚩尤了,突然天昏地暗,風雨雷電,沙飛石走,軒轅的軍隊因此受阻。原來,蚩尤請出了“風伯雨師”前來助戰。軒轅鎮定自如,在玄女族部落的支援下,很快驅散了風雨,天空重新恢複為晴空萬裏。在指南車的指引下,軒轅率軍隊乘勝追擊,而蚩尤和他的殘兵敗將們無處可逃。最後,軒轅殺死了蚩尤。
“是軒轅,他真的戰勝了蚩尤!”“涿鹿之戰”大勝之後,各部落無不興高采烈。
從此,四方部落都尊崇軒轅做“天子”,代替了神農氏。軒轅從此號稱“黃帝”,統一了整個中原地區。
黃帝統一中原之後,積極擴大自己的版圖。往東,他抵達了海濱,登上過丸山(今山東省臨朐(qú)縣境內)和泰山;往西,到達了位於今甘肅縣境內的崆(kōnɡ)峒(tónɡ)山和雞頭山,往南,他到過長江邊上,登上了位於今湖南省境內的熊山和湘山;往北,他進入過北方少數民族聚居的荒蠻之地。他還在釜山(在今河北省涿鹿縣境內)接受了各部落首領的朝拜,從此徹底樹立了領導整個華夏之地的威信。黃帝還委任一大批甘願為民造福的官員,甚至還要求民眾們對江湖山林的出產物都要按照時令收采,一切都要遵循天地四時等自然規律,使“天不異災,土無別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寶”。黃帝的這些努力,不僅初步形成了中華民族的版圖,還有效地促進了生產。
黃帝居住在一座名叫“軒轅之丘”的小山旁,娶了西陵部落的女子為妻,她就是嫘(léi)祖。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後來建立姓氏的有十四人。黃帝與嫘祖所生的兩個兒子叫青陽和昌意,他們的後代都分別掌控過整個華夏大地。黃帝逝世之後,安葬在橋山(今陝西省黃陵縣境內)。他的孫子、昌意的兒子高陽繼位,他即是帝顓(zhu?n)頊(xū)。
傳說在華夏大地上,最早稱霸四方的“三皇五帝”。這“三皇”往往指的是伏羲氏、神農氏和黃帝,而“五帝”則是指黃帝、顓頊、帝嚳(kù)、唐堯、虞舜。由此可見,黃帝不僅名列“三皇”,又位於“五帝”之首,他對中華民族早期的形成和發展,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說,正是從以黃帝為代表的“三皇五帝”開始,華夏文明才真正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