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後,人們積蓄了好久的憤怒果然火山似地爆發了!
國都中的平民和部分貴族聚集在一起,手持棍棒斧頭,然後衝擊王宮,喊著要殺死周厲王,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國人暴動”。周厲王嚇壞了,在衛士的幫助下,跳出後牆,狼狽逃跑,一直逃到彘地(今山西省霍州市一帶)。憤怒的人們找不到厲王,便把仇恨發泄在他的家人身上,準備抓走太子靜並處死他。太子靜也急忙逃跑,逃進了卿士穆公虎的家裏,但很快被人發現了。人們於是又團團圍住了穆公虎的家,要求他交出太子靜。
穆公虎的先輩世代都是周朝的重臣,他本人盡管對周厲王重用榮夷公,最終導致這場災難一事很惱恨,但畢竟對周朝忠心耿耿。他關在自己的屋子裏猶豫再三,最後他想:“以前我三番五次勸諫大王,可他就是不聽,結果惹來了大災難。但是,如今真的把太子靜交出去,大王會不會認為是我把他當做仇人,而在發泄憤恨嗎?我可是一個侍奉國君的大臣,即使身處多麼危險的境地,也不應該仇視和怨恨君王,否則我就太對不起我的列祖列宗了。”他一咬牙,先把太子靜藏了起來,再讓自己的兒子穿了太子的衣服,假當成太子靜,交給了憤怒的人們。情緒激動的人們沒有識破他的計謀,他們把這個無辜的孩子當成太子靜處死,而太子靜的性命卻保全了下來。
“國人暴動”後來平息下來了,局勢又慢慢地恢複了平靜。可是,周厲王逃跑了,太子靜還不能馬上出來,周朝一時沒有國王。無奈之下,大臣們及各諸侯首領推舉了穆公虎和共伯和暫時共同代理行使國政。共伯和就是周朝初年被封於衛地的衛武公。這段由穆公虎和共伯和暫代國政的時期,曆史上稱為“共和行政”。這一時期,為了穩定社會的必要,穆公虎和共伯和廢除了周厲王推行的一些不合理的政令,各種社會矛盾得到了緩和,周朝又開始恢複了秩序。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周厲王在彘地去世。這時,一直生活在穆公虎家中的太子靜也已長大成人。穆公虎便把用自己的兒子換下太子靜的故事公布了,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就這樣,穆公虎和共伯和一起擁立太子靜為國君,他就是周宣王。周宣王在穆公虎和共伯和的繼續輔佐下,修治政事,效法文王、武王等先輩留下來的優秀傳統風尚,四方諸侯重又歸附於周朝,周朝由此迎來了較為穩定發展的“宣王中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