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昌馬上請呂尚一起回到周國都城。因為呂尚也是西伯昌的先君太公久已盼望的賢人,所以尊稱他為“太公望”。在周國,呂尚充當了西伯昌軍師的角色。
太公望開始輔佐西伯昌之後,兩人暗修德政、明練兵馬,其實是為推翻商朝作準備。這其中,有關用兵的權謀和奇妙的計策,大多出自太公望,因此後人談論用兵策略以及周朝的秘密權術時,都認定太公望是最初的謀劃者。很快,西伯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和平解決了虞芮兩國的爭端,成功地討伐了崇、密須、犬夷等國,大規模地興建城邑。周文王時期,天下已有三分之二的諸侯聽從周國的調遣,太公望的功勞不可抹殺。
周文王去世之後,周武王繼位。周武王九年,周國準備東伐商紂王,首先試一試究竟會有多少諸侯國響應。已被尊稱為“師尚父”的呂尚左手持黃鉞(yué),右手持白旄(máo),嘴裏念念有詞:“蒼兕(sì)呀蒼兕,率領你所有的民眾和舟船槳楫,快來吧,遲到的斬首!”到達盟津(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南)的時候,不約而同地前來的諸侯竟達到八百多個。諸侯們都主動提議:“快去討伐紂王!”周武王卻說:“時機還不成熟,需要再等待。”便率師回國,與師尚父呂尚一起寫下了《泰誓》一文,表達了推翻商朝的決心。
兩年後,商紂王殺死大臣比幹,囚禁箕子,百姓的忍耐已超過了極限。盡管周國公卿大臣還有異議,但師尚父力勸周武王出兵。周武王便出兵討伐,終於把商紂王的軍隊擊潰。周武王砍下商紂王的頭,把它懸掛在大白旗杆上。周武王還把大臣箕子等被商紂王關在牢裏的人都放出來,還重新修築了比幹的墓。周武王還遷移象征天子權力的九鼎,修治周朝的政治,與天下百姓一起,開創了周朝的新紀元。這一切,如果沒有師尚父的輔佐,是不可想象的。
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後,把師尚父封在齊國營丘(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師尚父到了齊國後,打敗了夷族萊國,穩定了齊國的局勢。在他的治理下,禮儀簡化,生產發展,人民和睦,工商發達。四方人們都投奔到齊國。周成王繼位時,命師尚父可以在“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的地方征討,地盤歸齊。齊國由此成為大國。
據說,師尚父呂尚去世時,已經有一百多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