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三十九 晉世家·重耳流亡(1 / 2)

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他的母親翟族狐氏的女子。重耳從小就喜歡結交賢士,十七歲時,他的身邊就有五個賢士:趙衰、狐偃(y?n)咎犯、賈佗、先珍、魏武子。其中,狐偃咎犯還是他的舅舅。晉獻公登基的時候,重耳就已經是成人了,那年他二十一歲。獻公十三年(公元前664年),由於獻公的寵妃驪姬的讒言,重耳被發落到蒲邑(今山西省西南部),防備秦國。獻公二十一年,晉獻公派人殺死了可能與他爭奪王位的太子申生,並再一次聽信驪姬對於重耳的讒言。正在京城的重耳不得不逃往蒲邑。次年,晉獻公派宦官履鞮(dī)去蒲邑殺掉重耳。重耳聞訊,趕緊跳牆逃跑,履鞮緊追不舍,把重耳的衣袖都砍掉了。幸好重耳最終還是逃走了。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重耳流亡到了狄國,這兒是他母親的祖國。這年的重耳四十三歲。跟著他一直流亡的,還有一直在他身邊的那五位賢士,以及另外一些隨從。

重耳在狄國一共生活了五年。這期間,晉獻公去世,大夫裏克殺死了驪姬及她的妹妹所生的奚齊、悼子等太子和公子,派人接重耳回國,想讓他登基為王。重耳害怕回晉國後遭殺,堅決拒絕。裏克等大臣隻好把重耳的弟弟夷吾擁為君主,他即是晉惠公。惠公七年(公元前644年),因實在害怕以後重耳會卷土重來,便又派宦官履鞮及壯士前去追殺重耳。

重耳得知這個消息,即與趙衰等人商量。重耳說:“當初我逃到狄國,並不是覺得狄國可以幫助我殺回晉國為王,而隻是覺得這兒鄰近晉國,隨時可以回去,便在這兒歇歇腳。如今歇腳已經夠久了,就想遷徙到大國去。齊桓公一向喜歡做善事,誌在稱霸,推行王道。我還聽說眼下齊國的管仲、隰(xí)朋等賢士都已去世,也很想有別的賢士前去輔佐,我們為什麼不去齊國呢?”

但要去齊國,首先必須經過衛國。重耳一行來到衛國邊境,本想前去拜訪衛文公,但衛文公對重耳一行非常不禮貌,隻好作罷。經過衛國的五鹿時,由於饑餓,隻得向路邊的鄉野農夫討吃。誰知,農夫非但沒有把飯菜拿出來,反而把一塊泥土盛放在盤子裏,端給重耳。重耳覺得這是一種侮辱性的行為,不禁大怒。趙衰卻對重耳說:“這土塊,可是象征著土地的擁有哪!這是吉相,您應該跪下來拜受它才對。”重耳便跪在地上,接受了農夫的土塊。

重耳一行終於到了齊國,齊桓公盛情迎接,並把皇族宗室的女子嫁給重耳,並賜給他二十乘的馬車。在優裕的生活中,重耳很快安心下來,也不願意再去別的地方。兩年之後,齊桓公去世,齊國又發生了內亂,局勢開始轉變。接著,齊孝公繼位,而與齊國鄰近的幾個諸侯國經常騷擾齊國。但這個時候的重耳仍然非常留戀齊國。趙衰等人便在一棵桑樹下私下商議,準備勸重耳回國,以圖再起。不料,重耳妻子的幾個侍女正巧在桑樹上采摘桑葉,她們清楚地聽見了趙衰等人商議的內容,便把這事告訴了重耳的妻子。重耳的妻子擔心這些侍女在外麵亂講,便把她們都殺死了,然而再勸重耳不可留戀眼前的一切,趕快離開齊國為妥。重耳卻說:“人生隻求安樂,哪裏還管得了這麼多事?我就老死在這裏算了,絕不想再去別的地方。”重耳的妻子則說:“你可是一國的公子,由於發生了事變才來到了這裏。如今,很多賢士都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不趕緊回國,以自己的功績報答善待你的眾人,反而貪圖安逸的生活,我都替你羞愧!”隨即,重耳的妻子還與趙衰等人商定,用酒灌醉重耳,然後用車裝著他離開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