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四十一 越王勾踐世家·臥薪嚐膽(2 / 2)

吳國太宰伯嚭知道伍子胥反對越國,經常與他發生爭論。他還多次在吳王夫差麵前進讒:“伍子胥表麵上雖然忠厚,其實是個殘忍的人,他曾連自己父兄的性命都不顧,怎麼可能關心君王呢?君王您最應該防備的是這樣的人,否則一有機會,他就有可能作亂。”與此同時,伯嚭又與越國的大夫逢同一起商量對策,準備在吳王夫差麵前詆毀伍子胥。起初吳王夫差還有點不信,便派伍子胥出使齊國。當他誤聽說伍子胥把自己的兒子托付給齊國時,耳根很軟的他終於上當了。他便賜給他一把刻有花紋的劍,要他自殺謝罪。伍子胥仰頭大笑,說:“我曾經幫您父親稱霸,又幫您稱王,我這樣的忠臣您都信不過,那吳國肯定要滅亡了。我死後,一定要挖出我的眼睛,放置在吳國都城的東門上,讓我看一看越國軍隊是怎樣進城的……”

伍子胥拔劍自殺後,吳王夫差任命伯嚭主持國政。

又過了三年,勾踐問範蠡:“吳王已經殺了伍子胥,身邊又都是阿諛奉承之人。現在我們可以進攻吳國了嗎?”範蠡回答說:“還不可以。”又過了一年,吳王夫差北上,在黃池(今河南省封丘縣西南)與各諸侯國的首領相聚。為了顯示自己的強大,吳王夫差將國內的精銳部隊全都帶著,國內隻留太子和一些老弱病殘。範蠡說:“這下可以了。”於是勾踐集中了訓練有素的精兵,發動了對吳國的進攻。吳國很快就打敗,連太子都被越國軍隊殺死。吳國派人向吳王夫差告急,吳王知道已不是越國的對手,便讓人拿著厚禮向越國求和。勾踐估計越國的力量還沒有達到吞並吳國的程度,便同意與吳王講和,班師回國。

在這以後的四年時間裏,越國多次討伐吳國。因為吳國的精銳部隊已經戰死在與齊國、晉國的戰爭中,所以吳國非常疲憊。這一次,吳國軍隊又把吳王夫差圍困在姑蘇山上。沒辦法,吳王夫差派公孫雄赤裸上身,跪地前行,向勾踐求和,要求勾踐像當年吳王夫差赦免勾踐那樣,赦免吳王夫差。見這番陣勢,勾踐有點兒不忍心了,想答應對方的要求,但被範蠡阻止。範蠡說:“當年在會稽山,上蒼把越國賜給吳國,吳國沒有接受。如今上蒼又把吳國賜給越國,越國難道可以違背天意嗎?況且君王二十二年來臥薪嚐膽、艱苦卓絕,在勝利麵前豈能放棄?”勾踐這才點頭稱是。吳國的使臣公孫雄哭著離去。

不過勾踐還是有點憐憫吳王夫差,派人捎話給他:“我可以把您安排到甬東(今浙江寧波東南一帶),當一個百戶人家的王!”可吳王夫差怎會接受呢?他辭謝了勾踐的職位,說:“我已經老了,不能侍奉您君王了!”然後就自殺了。自殺時,他還特意蒙住自己的眼睛,說:“到了陰間,我真是沒臉見伍子胥啊。”越王勾踐安葬了夫差,又殺死了吳國太宰伯嚭。

勾踐滅了吳國之後,就率兵北渡淮河,與齊國、晉國等國的諸侯首領一起,在徐州(今江蘇徐州)向名義上的國家最高首領周元王進獻貢品。周元王賜給勾踐祭肉,任命他為伯。勾踐離開徐州南下的路途中,把淮河流域的土地給了楚國,把曾被吳國占領過的宋國土地還給宋國,還把泗水以東縱橫一百裏的土地送給魯國。就這樣,越國已能橫行於長江、淮河一帶,實力極為強勁,勾踐也自稱為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