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是楚國人,名員。伍員的父親叫伍奢,是太子建的太傅,即老師。太子建的父親楚平王嫌太子建的生母蔡國人,不願寵愛她,漸漸地,楚平王也疏遠了太子建。楚平王六年(公元前523年),太子建被派往邊疆,守衛邊境。趁太子建不在宮裏,楚平王的寵臣費無忌非常誹謗太子建。這個費無忌因為曾向楚平王獻上秦國女子,受到了楚平王的讚賞。而楚平王與該秦國女子生育了小太子之後,才更加對太子建疏遠冷落。費無忌對楚平王說:“自從我向秦國女子獻給您之後,太子建非常怨恨我,對您也不可能沒有怨恨,君王您可得防備。何況太子建眼下正守衛邊疆,手中有兵,若是外結諸侯,這事就難辦了。”
楚平王大怒,馬上就找來了太子建的太傅伍奢,責怪他教壞了太子建。伍奢知道這是費無忌的無端陷害,便爭辯道:“君王您怎麼可以聽信小人的讒言,而疏離自己的骨肉呢?”
然而費無忌繼續在楚平王麵前攛掇道:“您可得早下決心啊,如果現在不加以製裁,以後就隻剩下後悔了。”
楚平王果真聽信了讒言,先囚禁了伍奢。同時派人去召來太子建,準備殺死他。太子建聽到風聲,趕緊逃亡到了宋國。
伍奢已被囚禁起來了,但費無忌仍擔心伍奢的兩個兒子將來會複仇,便又對楚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如果不殺死他們,日後必定是楚國的禍患。君王為什麼不以赦免伍奢為誘餌,把他們召來,除掉他們呢?”楚平王覺是有道理,派人提來伍奢,對他說:“倘若你能把兩個兒子召回來,就可以讓你活著,否則必死無疑。”伍奢說:“大兒子伍尚可能會來,但小兒子伍員是不會來的。”“為什麼?”楚平王問。“因為伍尚為人仁義,敢於為節義而死。如果他聽說自己能換來父親的生命,肯定會不顧性命地過來。而伍員機智、勇敢而好謀略,他馬上就能辨別出事實真相,知道一過來就會被擒,所以肯定不會過來。”
楚平王不信,派人去召喚伍奢的兩個兒子:“隻要你們過來,楚平王就赦免你們父親的死罪。”伍尚對伍員說:“如果我聽說了這樣做可以赦免父親而不做,那是不孝;父親被殺害而沒有人報仇,那是無謀;對事情有正確的估計能力並承擔應該做的事,那是明智。你逃走吧,我隻能去送死。”就完,伍尚便去了楚國都城。伍員彎弓搭箭,衝出屋子,對準前來召喚他們的使臣,問:“父親有罪,為什麼還要把他的兒子召去呢?”舉弓便射,嚇得使臣趕緊逃跑。伍員即伍子胥當晚就逃跑。
伍奢和伍尚很快就被楚平王殺害了。
伍子胥決計複仇。在逃離楚國的時候,伍子胥曾對知交申包胥說:“我一定要顛覆楚國!”
伍子胥逃亡的路並不好走,一路上遇到很多困難。他首先逃到了太子建正在避難的宋國,不久因碰上宋國起了內亂,伍子胥就和太子建帶著公子勝逃到了鄭國。鄭定公同情太子建的遭遇,讓他們安居下來。然而,複仇心切的太子建打算與晉國協作,借助晉國的力量滅了鄭國,再利用鄭國的兵力去攻打楚國。這顯然是個非常可怕的冒險舉動。果然,鄭國很快發覺了太子建的計劃,便把太子建誅殺了。伍子胥得知這個凶訊,大驚,急忙帶了公子勝連夜出逃,打算通過楚國與吳國交界處的昭關,逃往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