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已經公布,公孫鞅擔心百姓們不相信,不遵守,便在都城的南門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下令:“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十金。”百姓對此覺得很奇怪,都不敢去搬。公孫鞅又更改命令,增加到五十金。有一個人壯膽搬起木頭,搬到了北門,公孫鞅果真賞給了他五十金。此舉使百姓們感覺到了公孫鞅及新法的權威性。
新法剛實行時,百姓們對此產生過強烈的爭議,貴族們則希望取消新法。恰在這時,太子觸犯了新法。公孫鞅便說:“新法行不通,就是由於上層可以隨便觸犯它。”他決心依法懲辦太子。太子以後將繼承王位,不能施行刑罰,公孫鞅便對太子的老師公子虔處以刑罰,太子的另一位老師公孫賈還被處以黥刑。公正的執法,使得秦國百姓漸漸地自覺遵守法律。新法施行十年後,秦國的社會麵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全國沒有盜賊,百姓“路不拾遺”,家家富裕,人人豐衣足食。男子都勇於當兵打仗,再也不為私人恩怨而鬥毆。許多當初反對新法的人都在訴說新法的好處了。
接著,公孫鞅擔任了大良造一職,率兵攻打魏國,大勝,並占領了魏國的安邑(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南)。
又過了三年,聽從了公孫鞅的建議,秦國的國都遷到了鹹陽,並在鹹陽建造了冀闕作為王宮。又把以前的小鄉小邑和村落合並,設置縣令、縣丞,使秦國全國分成了三十一個縣。鼓勵百姓,開墾了大量田畝。同時在田間開挖田塍,作為耕地之間的疆界,以明確賦稅。還統一了度量衡製度。
新法實行四年後,太子的老師公子虔再次觸犯了法律,被公孫鞅處以割去鼻子的處罰。
過了五年,秦國變得更為富強。周朝天子派人給秦孝公送來祭神的肉,各諸侯國都向秦孝公表示祝賀。
再接下來的一年中,即公元前340年,秦孝公聽從公孫鞅的意見,派公孫鞅率兵攻打魏國。魏國派遣公子卬(ánɡ)帶兵迎擊秦國軍隊。兩軍對峙之際,公孫鞅致信公子卬:“我曾與公子友好,現在又各自率軍,不忍心互相攻殺。願意與公子相會,訂立盟約,飲酒作樂,然後各自收兵回國,使兩國安定。”公子卬不知是計。公孫鞅與公子卬會盟之際,秦國軍隊的伏兵突然發起襲擊,俘虜了公子卬,並趁機打垮魏國軍隊。由於魏國接連被秦國和齊國擊敗,實力大減,不得不割讓黃河以西的土地獻給秦國以求和。魏國因此還把都城由安邑遷到了大梁城。這時的魏惠王非常後悔,說:“我真悔恨沒有聽公叔痤的勸告啊!”公孫鞅率兵打敗魏國軍隊後,秦孝公把於、商等十五座城邑封給他,稱他為商君,從此人們都叫他商鞅。
商鞅在秦國做了十年宰相,由於推行新法,損益了秦國王室貴族的利益,很多人都對他恨之入骨。秦孝公死後,太子繼位,為秦惠王。當時已有人提醒他,要他注意秦國王室貴族的謀害,甚至告訴他死亡都已逼在眼前,但商鞅認為自己對秦國有功,沒有聽從。
公子虔、公孫賈誣告秦惠王,說商鞅正在準備謀反。秦惠王大怒,派兵前去拘捕商鞅。商鞅逃離奢都城,秦惠王又派兵追趕。商鞅逃到函穀關口,因天色已晚,想住旅店,店主不知他就是商鞅,拒絕了他,說:“按照商君之法,若是收留無帖之人住宿,店主是要殺頭的。”商鞅不由得長歎:“唉,我自己推行的法令,卻害了我自己!”於是他連夜逃往魏國。魏國人痛恨他以欺騙之法俘虜了公子印,不肯收留他。商鞅因此無路可逃。後來,魏國人認為商鞅是秦國的犯人,而秦國強大,應該送回秦國,商鞅便又被押回秦國。回到秦國後,商鞅逃回自己的封地商邑,準備起兵攻打鄭國。秦國軍隊很快攻來,並在鄭國的黽池抓住了商鞅。秦惠王派人把他押到街市上,曆數商鞅的所謂罪行,以五馬分屍之刑殘忍地殺死了他。
商鞅雖死,可他所推行的新法卻取得了成功,秦國也因此而強大起來,最後統一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