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合縱聯諸侯(1 / 2)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曾經東行到齊國尋找老師,與張儀一起在鬼穀子那兒學習縱橫之術。

蘇秦在外遊說了幾年,沒有什麼成績,生活窘迫,便回到家裏。兄弟、嫂嫂、姐弟、妻妾都在嗤笑他:“我們周朝人的習俗是,種地織布,致力於工商,把謀取十分之二的盈利作為最基本要務。現在你竟放棄要務去賣嘴皮子,直到生活窘迫,這難道也是理所當然的嗎?”

蘇秦知道自己說不過他們,但聽了這些話,不由得暗自傷心,便閉門不出,拿出自己的書,研讀了一遍。蘇秦對自己說:“士人埋頭苦讀,仍然不能得到榮華富貴。的確如此。如果讀了無用的書,對自己確實是沒有益處的。”接下來,他找出了一本周書《陰符》,伏案苦讀了一年多,從中獲得了頗多自認為切合君主心意的體會。他又對自己說:“這下子,我有了遊說當代國君的能力了。”他來到周朝都城,要求拜見周顯王。但周顯王左右的人都了解蘇秦,不把他當回事,也不信他那一套。他要拜見周顯王的要求自然沒有達到。

蘇秦就往西,前往秦國,想遊說秦惠王。可秦國剛誅殺了商鞅,對遊說者很痛恨,蘇秦根本沒有用武之地。蘇秦隻得往東來到趙國(今山西省中部及陝西、河北兩省的一部分)。趙國的國相奉陽君討厭蘇秦,無法交談,蘇秦又隻好離開。隨後,蘇秦來到燕國(在今河北省北部及遼寧省南端),在燕國周遊了一年多,才見到了燕文侯。蘇秦遊說燕文侯道:“燕國土地麵積縱橫二千裏,將士幾十萬,戰車六百乘,戰馬六千匹,糧食充足,百姓安樂,國家太平。之所以燕國沒有遭受侵略,是因為擁有趙國這個南麵的屏障。因此,大王應該與趙國合縱親善,才能防備強秦的入侵,燕國也就沒有什麼憂患了。”燕文侯說:“先生說得有理。燕國是個弱國,邊境與趙、齊兩個強國接壤。您若能用合縱的辦法來保障燕國安全,我願意聽從您的建議。”燕文侯為蘇秦提供了很多車馬和金銀布帛,讓他去趙國遊說。

此時,趙國的國相奉陽君已死,蘇秦趁機遊說趙國國君趙肅侯。蘇秦說:“天下最使秦國害怕的,沒有哪一個可以比過趙國。秦國之所以不敢舉兵伐趙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害怕韓國和魏國從背後襲擊它。作為趙國屏障的是韓國和魏國。可是,韓國和魏國沒有高山大河作為阻隔,秦國軍隊一旦大舉進攻它們,它們也抵擋不了秦國的話,就會投降。那麼,秦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趙國了。我曾經仔細研究過地圖,各諸侯國的土地總和,是秦國的五倍;諸侯國兵力的總和,是秦國的十倍。如果六國發誓結盟,一起討伐秦國,秦國就再也不敢越過函穀關來危害各諸侯國了,甚至破滅。而您現在卻向強秦低眉稱臣!我希望大王思索其中的利弊得失。”趙肅侯認真聽完,趕緊說:“我年紀輕,登基當國君時間短,還沒聽過這麼完美的合縱之策。如今您有心保全天下,安定諸侯,我願意拿整個國家真誠地跟隨。”趙肅侯送給蘇秦車子一百輛,黃金一千鎰,白璧一百雙,錦繡一百匹,請他去各諸侯國遊說。

正在這時,周朝天子派人給秦孝公送來祭神的肉,各諸侯國都向秦國表示祝賀。秦孝公於是派公孫衍率兵攻打魏國,擒獲了魏國大將龍賈,並攻占了魏國的雕陰,還打算繼續往東推進。蘇秦擔心秦國軍隊攻入趙國,便施計激怒張儀,讓張儀去了秦國。

而蘇秦已趕緊來到了韓國,開始遊說韓宣王:“韓國北麵有攻不破的天險,西麵有堅固的要塞,東麵是幾條大河,南麵是高山,國土寬廣,將士強壯,天下最強勁有力的弓箭出自韓國,所生產的劍戟和鎧甲也都非常精良。有著韓國將士的勇敢、這些武器的精良和大王的賢明,竟還要向西侍奉秦國,以致受天下人嘲笑。大王如果一直這樣侍奉秦國,秦國勢必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索取土地。大王的土地有限,秦國的索取無限,用有限的土地去迎合無限的索取,不用交戰而土地早已被侵占了。我聽說過‘寧可做雞的嘴巴,也不做牛的肛門’的俗話。如果您一再地對秦國稱臣,這跟做牛的屁股又有什麼區別呢?憑著韓國的實力,卻得了個做牛肛門的名聲,我暗中真要替大王感到羞恥!”韓宣王聽完,氣得連臉色都變了。他揮動著手臂,瞪圓了眼睛,手握寶劍,仰天長歎:“我即使不成器,也不想再侍奉秦國。今天您的教導提醒了我,我願意拿整個國家恭敬地跟隨。”

馬不停蹄的蘇秦又來到了魏國,遊說魏襄王說:“我敢斷定,大王的國家所擁有實力不會在楚國之下,但那些主張連橫的人,都想誘引您與虎狼之國秦國勾搭在一起,而最終魏國將被秦國所害,但誘引您的人並不會承擔任何責任。魏國是天下的強國,大王是傑出的明君,可您居然臣服於秦國,為它建造王宮,接受它的服飾風格,我私下裏替大王感到難過。其實,如果服伺於秦國,秦國必然要您割讓土地,來表示實際的行動。這樣一來,武力雖未使用而國家已經虧損了。事實上,群臣中凡是要您服伺於秦國的,都是些奸詐的人,並不是忠實的臣子。他們企圖破壞公家來成全私利,並以強秦來逼迫自己的國君,希望大王明鑒!周書《陰符》上說:‘草木還像絲線般纖細時,若不及時斬斷它,一旦蔓延就麻煩了;毫厘大小的東西,不及早掐殺它,到了必須使用大刀的時候,事情就難辦了。’若大王再不考慮這些問題,後患無窮。但如果大王聽從我的合縱之策,與六國一心一意通力合作,強秦的禍患就會自然消除。我是受趙國國君的指派,來奉獻我們的策略的,敬請您定奪。”魏襄王聽了,馬上表示:“我這人不成大器,還沒有機會聽到像您這樣高明的指教。您以趙王的詔令來聯合各國,我願意拿整個國家虔誠地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