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隨即東行,來到齊國(今山東省北部一帶),在齊宣王麵前大加遊說:“齊國幅員遼闊,財富充足,軍事實力強大。光是都城臨淄(zī)(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就有七萬戶人家。我算過,每戶按三名男子計算,僅臨淄一地就可以征兵二十一萬人,不需要再從別的地方征兵。臨淄這地方,街道上車輪相擊,人流摩肩接踵,衣襟連成帷帳,舉起衣袖可以遮住太陽,人們揮臂擦汗,汗水就像下雨一樣。憑著大王的賢明和齊國的強大,天下沒有人可以抵擋。可您竟然準備向西對秦國稱臣,我私下裏真替大王羞恥!韓國和魏國之所以畏懼秦國,是因為它們的邊境與秦國相連,一旦出兵交戰,十天內即可見分曉。秦國雖然也想深入齊國的地盤,卻因為韓國和魏國就在它後麵,必須經常回頭看,以免韓、魏兩國暗算它。然而現在,沒有仔細思考秦國不入侵齊國的原因,就已想著向西服伺秦國,這是齊國群臣計謀的重大失誤。好在齊國現在還沒有稱臣於秦國的壞名聲,希望大王留心考慮我的建議,走合縱之路聯合抗秦。”齊宣王聽完,馬上說:“我是一個不夠聰明的人,因為我國位於偏僻之地,瀕臨大海,交通不便,沒有機會聽到教導。如今您用趙王的詔令來聯合各國,我願意拿整個國家無條件地跟隨。”
完成了對齊國的遊說,蘇秦便來到六國中最後一個諸侯國楚國,對楚威王遊說道:“楚國是天下的強國,大王是天下的明君。秦國所害怕的各諸侯國中,在實力上沒有一個超過楚國的。楚國強大,秦國就變得弱小;秦國強大,楚國就變得弱小,這種局勢是勢不兩立的。我從大王的角度出發,在這樣的情勢下,不如以合縱之策來孤立秦國。如果大王不加入合縱行列,秦國就會出動兩支軍隊,一支自武關出發,另一支直下黔中,那麼,楚國的鄢、郢之地就不安定了。秦國是虎狼之國,懷有吞並天下的野心。秦國也是天下的仇敵,恨不得把各諸侯國都收入它的名下。主張連橫的人想割讓各國的土地來服伺秦國,乃是供奉仇敵。群臣們以割讓君主的土地來與強暴的秦國結交,使秦國實力更強。一旦秦國舉兵來犯,群臣卻又不管楚國所遭受的禍患了。因此,趙王派我來奉獻我們的合縱之策,敬請大王賢明的公約,留心考慮我們的建議。”楚威王聽完,說:“我自己早有估計,拿楚國來抵擋秦國,是不可能的;在朝廷裏與群臣商量計策,也是不可靠的。因此我食寢不安,內心不穩。現在您要合並諸侯,一致抗秦,保存危亡的國家,我願意拿整個國家真誠地跟隨。”
就這樣,經過蘇秦那根靈巧的舌頭,使用那些蠱惑性的話語,六國合縱的局麵終於形成了。所謂合縱,是指弱國聯合進攻強國,具體點說,是指齊、楚、燕、趙、韓、魏等國聯合抗秦。一般說來,南北為縱,六國地連南北,故六國聯合抗秦謂之合縱。各國君主一致推選蘇秦為合縱聯盟的領導者,同時擔任六個諸侯國的相國。
蘇秦北上,回趙國向趙肅侯彙報已經完成六國合縱一事,經過周朝都城洛陽時,各諸侯國都派了使臣為他護送,禮品繁多,馬車相連,浩浩蕩蕩,如同國王出巡。周顯王聽說蘇秦來到,十分重視,專門讓人把道路打掃幹淨,還派大臣到郊外去慰勞他。蘇秦的兄弟、妻妾和嫂嫂伏在地上,不敢抬眼看他,恭敬地侍候他用飯。蘇秦笑著問嫂嫂:“以前為什麼你那麼傲慢,而今天為什麼又這樣恭敬呢?”嫂嫂把臉貼緊在地麵上,回答說:“因為現在小叔子成了顯貴,是個大財主了!”蘇秦於是感慨地說:“同樣是我,富貴了就讓親戚敬畏,貧窮了就受眾人輕視,何況是普通百姓呢?不過,如果我過去就是一個擁有良田的富戶,我難道還會有爭做六國相國的迫切之心嗎?”他分發千金,賞賜給宗族親戚和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
蘇秦回到趙國。趙肅侯封他為武安君。蘇秦將六國合縱的盟約送到了秦國,秦國有十五年時間不敢派兵出函穀關攻打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