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直到澠池之會結束,秦國也沒法在氣勢上占據上風。與此同時,趙國在邊境大規模地擺兵布陣,以防秦國發起突然襲擊。秦國始終不敢動武。
澠池之會後,因為藺相如功勞大,趙惠文王任命他為上卿,官職還位居廉頗之上。廉頗得知後,心裏便有些不服氣,對別人說:“我可是趙國的將軍,為趙國出生入死,立下了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隻不過憑借口舌,立了一點功勞,職位卻在我之上,何況他出生卑微。我實在感到羞恥,無法忍受成為他的下級。”廉頗還揚言道:“如果我遇到藺相如,一定要當麵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廉頗的不滿之後,就處處躲著他,避免與他相見,每臨上朝,藺相如總是推說有病,其實是不願去與廉頗爭位次的先後。有一天,藺相如乘車出門,遠遠望見了廉頗,就索性引車躲避了。
藺相如這些做法引起了他的門客們的議論,他們對藺相如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投靠您,是因為仰慕您的崇高和威望。可如今,您與廉將軍同朝為官,他可以公開以言辭羞辱您,而您顯得那麼膽怯,總是在躲避他。這樣的行為連普通人都會感到羞恥,況且是一位堂堂的上卿呢!我們這些人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離開您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並問他們:“你們認為,廉將軍與秦王相比,是誰更厲害呢?”門客們回答說:“廉將軍當然比不了秦王。”藺相如說:“所以,連虎狼般的秦王我都敢當庭嗬叱,羞辱他的侍從,難道我還會怕廉頗嗎?可我想到,強秦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呀!倘若我們互相爭鬥,如同兩虎相傷,勢必不能共存。我選擇躲避忍讓,無非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麵,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麵罷了。”
很快有人把藺相如的這些話傳給了廉頗。廉頗聽到後,非常震動,也非常慚愧。他選擇了藺相如家賓客最多的一天,赤膊露體,身背荊條,由門客引著,來到藺相如家中,請求治罪。廉頗對藺相如說:“我這個淺薄卑下的人,根本無法知道將軍您的胸懷寬厚到這樣的程度。”藺相如見廉頗如此真誠,也趕緊扶起對方,好言相送。
從此,兩人結為刎頸之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友。由於廉頗和藺相如同心協力保衛趙國,強秦終究不敢輕易進攻。
“負荊請罪”和“將相和”的故事,一直為後世所傳誦。後人在藺相如回避廉頗的地方命名為“回車巷”,並立石碑以示紀念。描述這一故事的戲劇《將相和》盛演不衰。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的行動和廉頗敢於認識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自己錯誤的精神,至今仍具有生動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