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紙上談兵(1 / 1)

趙孝成王六年,即公元前260年,秦國軍隊在奪取了本已落入趙國之手的上黨之後,借口追擊從上黨逃出來的軍隊,繼續東進,開始攻打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並與趙國軍隊形成僵持狀態。

此時,趙國的大將趙奢已經去世,另一位大將藺相如也病得很重。趙孝成王便派廉頗率兵前去應戰。廉頗率兵抵達長平後,馬上向秦國軍隊發起了多次進攻。然而由於秦強趙弱,趙國軍隊連連被對方戰敗,折將損兵。廉頗見狀,趕緊改變戰術,依托有利地形,堅守營壘,暫不應戰。秦國軍隊幾次故意挑起戰事,廉頗始終不予理會,秦國軍隊一時沒了辦法。

秦國軍隊的進攻勢頭被抑製住了,長平戰場竟然出現了短暫的平靜。

對於急於取勝的秦國軍隊來說,這種平靜是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為了打破僵局,改變戰場態勢,秦國軍隊使出了離間計。他們想方設法,在趙國宮廷、都城邯鄲以及趙國的軍隊裏,安插了不少間諜,到處散布謠言,搞得趙國上下議論紛紛。謠言說,趙國大將廉頗實在太老了,膽子也太小了,隻知道防守,根本不敢進攻。這樣的大將,秦國軍隊根本就不會怕他。如果要說秦國軍隊最害怕的將領,首屈一指的,就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

謠言四起,最後連趙孝成王都被迷惑住了,居然真的決定以趙括來替代廉頗任主將。這個決定即將作出,很多人都為之擔心。藺相如勸阻趙孝成王說:“大王隻憑趙括的名聲來重用他,這就像是用膠粘住瑟上的弦柱來彈瑟啊,因為他是一個拘泥固執、不知變通的人。光會讀父親留下來的幾本兵書,而不會隨機應變。”可趙孝成王沒有聽取藺相如的意見,仍然任命趙括為主將。

趙括從小聰明好學,受其父親趙奢的影響,尤其喜歡研究軍事。他還非常驕傲,每次談論起軍事戰略戰術,就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超過他。趙括曾經多次與父親談論用兵之事,趙奢往往辯不過他,但趙奢不認為兒子以此就能成為一名良將。對此,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緣故,趙奢說:“打仗,這可是要死人的,而趙括他說得實在太容易了!所以我覺得,將來趙國不用他當將領也就罷了,如果真要讓他來統軍作戰,那使趙國大敗的必定是他啦。”

趙括已被趙孝成王任命為主將,即將出發。趙括的母親可能想起了趙奢的提醒,便求見趙孝成王,請求他不要任用趙括。趙孝成王詢問原委,她說:“當初我服伺趙奢的時候,趙奢正擔任著大將一職。我無數次地看見,我丈夫總是親自捧著食物飲料,真誠招待眾多的賓客,他的朋友數以百計。大王和王族賞賜的財物,我丈夫總是分賞給手下的將士。並且從接受軍令出征之前,就再也不過問家裏的事,一心撲在國事上。如今趙括一當上趙國的主將,就朝東坐著,傲慢地接見部下,軍官沒有敢抬頭看他的。大王的賞賜全都被他收藏在家裏,還準備購買田宅。大王您認為他有哪一點像他父親?所以我在向您鄭重地提出,還是不任用他為好。”趙孝成王說:“老夫人您請放心吧,何況我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見任命已無法改變,便提出最後一個要求:“大王一定倘非要任用趙括,那麼他如果有不稱職之處,請您不要株連到我。”趙王答應了。

趙括替代廉頗成為主將之後,一到長平,就更改了全部的號令和紀律,撤換了各級指揮官。這樣一來,趙國軍隊內部的秩序開始有些混亂。然而趙括本人根本沒有意識到,他還認為這一切都是符合兵書的。

秦國大將白起聽說趙括已經替代了廉頗,而且已經調整了軍官的任用,趙國軍隊內部已經出現矛盾重重、鬥誌低沉的現象,便有一種勝利在望的預感。他派出了一支慣於出奇製勝的精銳部隊,與趙國軍隊短暫交戰後,假裝失敗,向後逃跑。趙括竟然真的上了當,率領全軍追擊。當趙國軍隊進入秦國軍隊的陣地後,突然遭遇了秦國軍隊主力的反擊。趙國軍隊很快被截成兩段,運糧的路線也被秦國軍隊截斷了。此時,趙括想要退兵已是不可能了,急忙翻兵書,一時也找不到良策,隻得放棄主動進攻的策略,守在原地構築營壘,等待救援。

趙國軍隊已經斷糧四十八天,軍人互相殘殺而食,軍心渙散。秦昭王聽說趙國軍隊已被徹底包圍,親自來到長平督戰,打算把趙國軍隊全殲在長平。無奈之下,趙括隻得親自率領一支突擊隊,企圖殺出血路突圍,但都沒有成功。最後,他隻得強行突圍,不料被亂箭射死。紙上談兵的趙括就這樣死在了自己的手裏。

死在他手裏還有趙國軍隊近四十五萬人。向秦國軍隊的趙國將士大約有四十萬,他們都被秦國軍隊活埋。長平一戰,是戰國時期最慘烈的戰爭之一。

由於趙國軍事實力已經大損,第二年,秦國軍隊便長驅直入,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並持續了一年多。差一點,趙國就要被秦國滅亡了。在楚、魏等國救援下,趙國才擺脫了秦國軍隊的圍困,但從此一蹶不振。

趙孝成王因為與趙括的母親有約在先,盡管趙括的紙上談兵害苦了趙國,但趙孝成王仍然沒有誅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