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的祖先是齊國人,他的祖父叫蒙驁,曾從齊國來到秦國侍奉秦昭王,官位一直提升到上卿。蒙恬的弟弟叫蒙毅。
由於出身將門,秦始皇二十六年那年,蒙恬被秦始皇任命為大將,率兵攻打齊國,大敗了對方,班師回朝後被任命為內史。當時的秦國已經兼並了天下,但北方邊境仍然不安定。秦王便派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上驅逐了戎族和狄族等少數民族部落,收複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然而,由於秦朝與北方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沒有天然的屏障,即使少數民族的軍隊暫時被打敗了,襲擊秦朝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蒙恬據此認為,必須修築一條堅固的城牆,以保護秦朝不受北方各少數民族軍隊的滋擾,秦始皇同意了他的建議。
蒙恬便奉命負責修築這道俗稱長城的城牆。長城充分利用了實際的地形山勢,利用了當地的建築材料,動用大量民工,終於完成了人類曆史上的巨大工程。長城西起臨洮(今甘肅省岷縣),東到遼東,綿延達一萬多裏。長城控製了許多險要的關塞,使得北方少數民族軍隊無法輕易來犯。為了修築長城,蒙恬有十多年時間駐守在北方,威名響徹北方各少數民族部落,從而有效地保證了秦朝的安全。
正是由於擁有蒙恬非凡的軍功,秦始皇非常尊重和信任蒙恬以及同樣立下軍功的蒙毅。蒙毅的職位也升至上卿。蒙恬兄弟可以在外出時,陪皇帝乘坐同一輛馬車,在朝廷上則侍奉在皇帝的最身邊。每當蒙恬有軍事任務需要外出,蒙毅就在朝中擔綱謀臣的角色,被人稱為忠信大臣。這樣顯赫的地位,朝廷中任何將相都不能與他們兄弟相比。
趙高是趙國王族中被疏遠了的親屬。秦始皇聽說趙高才華出眾,精通刑令法律,便任命他為中車府令。有一段時間,秦始皇疏遠了趙高,認為趙高犯下了罪錯,讓蒙毅依法懲處他。蒙毅按照法律判處趙高死刑,剝奪了他的官職,但後來,秦始皇又以趙高辦事認真為由,赦免了趙高,還恢複了他的官職和爵位。
秦始皇在巡視天下時病逝,趙高想讓胡亥繼位,還想報複曾被蒙毅懲處的仇恨,便與公子胡亥、丞相李斯謀劃,擁立胡亥為太子,還給偽造了一封秦始皇致扶蘇的信,派使者送給在外戍邊的扶蘇。信中指責扶蘇征戰無果,無端怨恨父王,對父王不孝,並賜劍逼他自殺。扶蘇自殺後,蒙恬也被趙高手下的人囚禁了起來,並被免除了職務。蒙恬對秦始皇遺詔和信件的真實性有懷疑,請求搞清事實真相,但遭趙高拒絕。胡亥後來想釋放蒙恬,趙高生怕蒙氏兄弟重新顯貴,威勢壓過自己,便繼續在秦二世麵前抵毀他們。胡亥於是把蒙恬囚禁在陽周(),蒙毅則囚禁在代地。而趙高忙著搜羅蒙氏兄弟的所謂罪行,經常在胡亥麵前誹謗他們,準備置他們於死地。
胡亥登基為秦二世之後,太子子嬰勸諫父親,說:“蒙氏兄弟是秦朝的大臣和謀士,而您現在一直想拋棄他們,這恐怕不妥。我聽說不會思考的人不能有效地治理國家,不會聽取眾人意見的人不能保全自己的君主之位。誅殺忠臣而任用無德無行的人,將導致群臣之間互相猜忌,將士鬥誌渙散,後果不堪設想。”可惜,如此一番忠言仍被秦二世棄置腦後,在趙高的挑唆下,秦二世派使者前往代地,先誣陷了蒙毅一通,然後逼他自殺。蒙毅用嚴厲的言辭予以回敬,說“用道義治國的君主不應該殺害無辜的人,嚴明的刑罰不應該加在無罪者的頭上”,不願自殺。使者早已領會秦二世的旨意,見蒙毅拒絕自殺,便殺死了他。
秦二世又派使者前往陽周,對蒙恬說:“您的過錯實在太大了,何況您弟弟蒙毅的罪也牽連到您,看來您必有一死。”蒙恬以悲憤的口吻回顧了從祖先到自己三代人對秦朝的貢獻,表明了自己一直忠於秦朝的心跡,闡明了自己從未有過重大罪錯的事實。蒙恬的話讓使者感動,但使者無奈地說:“我隻是受命前來對您執行刑法的,實在不敢把您的話轉告給皇上啊!”蒙恬聽了,深深歎息:“我對皇上可是沒有罪錯的呀,沒有罪錯怎麼還要死呢?”過了一會兒,他又慢吞吞地說:“或許我真有罪過,早就應該死了。比如由我主持修築的那道萬裏長城,從臨洮一直到遼東,築城牆,挖壕溝,長達一萬多裏。是不是,我已在無意中切斷了地脈了呢,上天才這樣懲罰我?”這當然是蒙恬絕望中的想象了。然後,蒙恬便吞毒藥自殺。
蒙恬死了,但由他主持修築的萬裏長城依然屹立著,他的赫赫軍功也被世人一直傳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