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選擇了一個好日子,在廣場上設置高壇,舉行隆重的授任儀式。壇下的將領急切地等待著任命結果,誰都想讓自己當上大將。可是,等到名單宣布,知道大將竟然是韓信時,眾將領十分驚奇,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
授任儀式結束後,各位就座。劉邦側身問韓信:“丞相多次談起將軍,我想知道將軍將以怎樣的計謀來指教我奪得天下?”韓信致禮了一番後,問:“如今大王的對手,不就是項王麼?”劉邦說:“是的。”韓信又問:“那麼請問,大王您覺得自己在勇敢、強悍、仁慈等方麵,與項王相比,能比過他嗎?”劉邦沉默片刻,回答說:“我不如項羽。”韓信聽了,馬上拜了兩拜,說:“我也認為大王是比不過項王的。可是,我曾經侍奉過他,知道他的情況。項王厲聲嗬叱時,能嚇倒許多人,但他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將領,所以他的威勢隻是他個人的威勢;項王待人仁慈,能親手把飯菜端給生了病的士卒,但這是小事,當他對有功的人加封時,卻舍不得把將印授人,直至撫摸得沒了棱角,他的仁慈由此便成了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稱霸天下,但違背了義帝的諾言,隻讓自己親近的人稱王,各諸侯多有不服;項王率兵經過的地方總遭洗劫,百姓痛恨之極,因為被他的威勢所壓才不敢抵抗。一句話,項王在名義上是霸王,其實早已失去了天下人的心,他貌似強大實質上非常弱小。現在,如果大王采取與他完全相反的策略,難道會不會成功?何況按照諸侯的約定,大王應該在關中稱王,百姓都知道此事。如今隻要大王發布檄文,起兵東進,關中之地乃至天下都是您的!”劉邦聽完,擊節叫好,覺得得到韓信確實太遲了。
劉邦隨即聽從韓信的計謀,起兵東進,很快平定了關中之地。接著,劉邦的軍隊經過函穀關,收複了魏地及河南一帶,韓王、殷王相繼投降。然後,劉邦又聯合齊、趙等地的軍隊,共同對付楚地的軍隊,取得勝利。這些重大的戰役,很多還是韓信親自率軍打勝的。在與楚軍的戰鬥中,劉邦的軍隊一度失利,韓信以最快速度收編了潰散的士卒,與劉邦在滎陽會合後,集中兵力再戰楚軍,終於擊敗了對方……在完成了一係列重大戰事的指揮後,韓信還在著名的垓下之戰中,協助劉邦徹底擊敗了項羽的軍隊,幫助劉邦建立了再次統一天下的功業。
在外表上誰都看不出來韓信有多少不凡,但他的才華和功力始終蘊藏著,甚至敢於承受胯下之辱,承受種種折磨。對此,劉邦早已親身感受到了,多次稱讚韓信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非凡人才。
劉邦成了漢高祖之後,韓信仍然輔佐他,做了不少事。漢朝的局勢隨後出現了一些變化。因被懷疑謀反,劉邦囚禁了韓信,幾年後韓信又被處死,這些都已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