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首先逃到了成都,這是司馬相如的老家。但他貧寒的家中徒有四壁,生活十分艱難。卓王孫知道了這事,非常生氣,說:“這女兒太不成器了!我不忍心殺死她,但我不會給她一點點錢的。”有人勸說卓王孫,讓他容忍女兒的選擇,並適當地資助他們,可卓王孫沒有聽從。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在成都住了一段時間,貧寒的生活終究使他們不快樂。卓文君於是對司馬相如說:“你還是跟我回臨邛吧,在那兒生活,哪怕是向兄弟們借貸,也足以維持生活。我們何必非要過這樣艱苦的生活呢?”司馬相如聽從了她,兩個人重新回到臨邛,賣掉了所有車馬,用這筆錢買下了一間店鋪,開辦酒店。卓文君便經常坐在酒壚(lú)即酒店裏安置的酒甕前,專心做買賣。司馬相如則穿著連身的犢(dú)鼻褲,與雇工們一起洗滌酒壇酒杯。卓王孫知道了這事,為女兒也為自己感到羞恥,不敢出門會見朋友。朋友們以及臨邛縣裏的長者紛紛勸說他:“您可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呀,況且又不缺錢用。如今您的女兒卓文君又嫁給了才華超群的司馬相如,這又是一件大好事!司馬相如雖然貧窮,但憑他的才華可以獲得不可估量的前途,還是縣令的客人,您怎麼可以看不起他呢?”卓王孫聽了勸說,知道司馬相如是個才子,而且木已成舟,一切已不可改變,便分給卓文君百名家奴和一筆錢財,還把原本用於卓文君出嫁的衣服被褥等送來。於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了成都,在那兒置屋買地,日子過得安定而富足。
多年後,漢武帝不經意間讀到了《子虛賦》,極為驚訝,感歎道:“唉,可惜我不能它的作者同一時代!”侍奉著武帝的楊得意說:“我的同鄉司馬相如說,這篇賦就是他寫的。”武帝趕緊召來司馬相如,詢問此事。司馬相如說:“那篇賦確實是我寫的,不過它是寫給諸侯看的,陛下不值得看。請允許我寫一篇關於天子遊獵的賦吧,專門進獻給您。”武帝便賜給他筆和木簡。司馬相如就以優美靡麗的文字,藝術地想象天子和諸侯的苑林,淋漓盡致地描述了上林苑的山水、花草和萬物,最後卻轉入節儉的話題之中,以此委婉地規勸武帝。它就是司馬相如的又一篇代表作《上林賦》。武帝讀了《上林賦》後,非常高興,任命司馬相如為郎官。在以後的日子裏,司馬相如還寫下了《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等傳世之作,並在作品中繼續規勸皇帝愛惜民力、注意避免再犯秦二世等人的錯誤。司馬相如一篇篇優美的辭賦,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