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害怕謀反一事敗露後,朝廷會重重地懲罰他;但要起兵謀反,伍被又認為會招致失敗,他不知如何是好,便又問伍被:“那麼您認為,當年吳王劉濞起兵是對還是錯?”伍被說:“當然是不對的。我聽說吳王到頭來非常後悔,可已經來不及了,這用不著多說。”劉安又問:“假如我們占據了比吳王更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作戰形勢,您認為能起兵嗎?”伍被說:“仍然不能。我似乎隻看見災禍,沒看見福運。因為您的群臣之中,真正能起到關鍵作用的人非常少。”劉安再問:“當初陳勝吳廣沒有領兵,但在大澤鄉起兵時卻得到了一千人,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後來竟壯大到一百二十萬的軍隊。而我現在手中就有十多萬將士,武器也很精良,您怎麼可以說您隻看見災禍,沒看見福運呢?”伍被回答道:“當時的秦朝實行暴政,殘害天下,征調大批壯年男子修築阿房宮,百姓的大部分收入都被充作了賦稅,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所以陳勝吳廣大聲一呼,天下人都會響應。而現在的情況與當時完全不一樣,您也不能以陳勝吳廣來自喻。”劉安聽了,更加不知如何是好。見劉安束手無策,伍被說:“如果您真想抵抗朝廷,我倒有一個不成熟的計策:偽造丞相、禦史的奏章,調遷各諸侯國的豪強、遊俠和犯人戍邊;把家產在五十萬錢以上的富豪連同他們的家屬,都遷到偏僻落後的朔方郡去;再偽造皇上親自簽發的文書,逮捕各諸侯國的太子及寵臣。這樣一來,諸侯恐慌,百姓怨恨,天下大亂。我們可以趁機派善辯的遊說者去勸說皇上。這樣,我們掌控整個局勢的可能性就有十分之一。”劉安聽了,說:“此法很好,不過我覺得成功的可能性不止十分之一。”便按著伍被的計策一一落實。
劉安擔心手下的相國和高官們不聽從自己起兵之事,便密謀在宮中製造失火事件,相國和高官們前來救火時,就派人一一殺死他們。這個計謀沒有成功,劉安又安排了一些身穿捕盜服裝的士卒,手持緊急的文書,一路奔來,在宮內大喊“南越兵變了,快起兵啊!”,以此來起兵進軍,但這個計謀又沒有成功。劉安見謀反之事確實不得人心,已經非常慌張。
此時,朝廷已經完全掌握了劉安企圖謀反的一舉一動,武帝派廷尉監前往淮南,打算找機會逮捕太子劉遷。劉安得知廷尉監前來,便與劉遷商量如何殺掉手下的相國和高官,然後起兵謀反。但相國和高官們已經知道了劉安的動機,不肯前來。有人甚至說:“我已接受皇上的詔令,即使出使,不能前來拜見。”此時,很多曾經參與策劃的官員們都已被朝廷抓捕和殺死。劉安知道情況已經萬分緊急,卻又定下計策。劉遷明白,自己的罪蘖深重,就刎頸自殺,但沒有死成。正確判斷了形勢的伍被則獨自去見朝廷派來的法吏,坦白了參與謀反的全部經過,並如實地報告了劉安父子策劃謀反的全部情況。
朝廷派來的廷尉監等法吏發起抓捕行動,劉遷、王後以及劉安父子的門客都被一一拘捕,那些企圖謀反的器物也被查繳出來。武帝把這起案件交給公卿大臣審理,與案件有牽連的數千官員,都根據其各自的罪行輕重予以嚴懲,很多人被判了死刑。有人提出,劉安的幾個弟弟也應被處死,武帝則認為在這起案件中,各諸侯王都以自己的封地為根本,沒有串連在一起,可以不被處死。而對於劉安,眾人認為他廢棄法紀,行為邪惡,偽造奏章,背叛祖宗,製造邪說,其罪行比發動大規模的叛亂還要嚴重,必須處死,且把他的罪狀公諸於天下。武帝聽從了,遂派人持符節前去審辦劉安。還沒有到劉安麵前,劉安已經自殺身亡。接著,王後、太子劉遷以及直接參與謀反的人都被誅殺。
淮南王劉安謀反一事震動了朝廷,使得漢武帝極為警覺。為了保持淮南的安定,武帝廢除了淮南國,並把它改為九江郡。由此表明,企圖謀反的劉安父子最後的結局竟是國破家亡。
從此,漢武帝加緊了對各諸侯國的控製,並推行廢國為郡的政策。中央集權的製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