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張騫出使(2 / 2)

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張騫以校尉的身份跟隨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張騫知道哪兒水草豐美,因而能使軍隊不受水源的困乏,張騫因此被提升為博望侯。次年,張騫擔任衛尉,與大將李廣一起率兵攻打匈奴,不料被匈奴的重兵包圍,李廣的部隊損失慘重,張騫因耽誤了時間未能及時救援,被朝廷判為斬刑,家人後來花了贖金才保住性命,成為平民。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武帝連續派遣大將軍衛青、霍去病率強兵攻打匈奴,把匈奴的軍隊擊退到大沙漠以北的地方。

張騫雖然已是一介平民,但武帝仍然經常向他詢問有關北方民族部落的事。張騫便對武帝說:“我在匈奴的時候,聽說過烏孫國國王昆莫的事。昆莫的父親曾是匈奴西邊的一個小國的首領,匈奴人攻打了那個小國,殺死了昆莫的父親。昆莫出生才不久,被匈奴騎兵扔在荒野上。但鳥竟然會叼著肉去喂他,狼也會給他喂奶。匈奴單於奇怪極了,認為他是神,就把他收養下來,長大後讓他去領兵作戰,果然立下了多次戰功。單於又把原來屬於昆莫父親的人民和土地歸昆莫治理,讓他守衛在匈奴的西邊。昆莫在那兒安撫百姓,訓練將士,善戰的士卒有幾萬人。匈奴單於死後,昆莫率領著自己的人民遷移到更遠的地方,也不再朝拜匈奴。匈奴曾經派兵攻打,被昆莫打敗,就更認為昆莫是神人,隻能製約他,再也不敢攻打他。我認為,如果我們用豐厚的禮物饋贈烏孫王昆莫,招引他往東遷移,並與漢朝友好,然後再通過他招引更多的北方小國,就能牽製住匈奴,並能招引大夏等更多的北方部落國家,讓他們作為漢朝的外臣屬國。”武帝聽了很感興趣,於是任命張騫為中郎將,率領三百人,隨帶眾多的馬匹、牛羊和錢財布帛作為禮物,前往北方。武帝還特意為張騫配備了很多副使,一旦需要,就可以把他們派往附近的各個北方國家去。

張騫到了烏孫,烏孫王昆莫以接待匈奴單於的規格接待了他,使張騫很惶恐。張騫把從漢朝帶來的禮物送給了他,並把自己這次出使的目的告訴他,說:“烏孫國若能往東遷移居住,漢朝還願意與烏孫國結親。”可這時的昆莫已經年老,由於臣服匈奴的時間過久,對匈奴還有懼怕,不敢往東遷移,何況由於立太子一事,他兒孫們矛盾重重,烏孫國也已一分為三,昆莫也不能對如此重大的事情作決定。但昆莫非常感謝漢朝的好意。

與此同時,張騫已派出各位副使,分赴附近的各個北方國家,如大宛、康居、月氏、安息、身毒、於闐等國。出使任務完成之後,烏孫國特意派出向導和翻譯護送張騫回漢朝,還派出一支頗具規模的使者隊伍,跟隨張騫來到漢朝,拜見武帝,遊覽漢朝,感受漢朝的廣闊和強盛。

張騫回到漢朝後,被武帝任命為大行,官位列於九卿。一年多以後,張騫在長安病逝。

張騫雖已去世了,但漢朝與北方少數民族的交往日益頻繁。烏孫的使者回去之後,向自己的君主興奮而詳盡地稟報,烏孫國與漢朝的關係便愈發密切。張騫派出去的各位副使,回國時都帶來了各個北方國家的使者,這些國家都與漢朝建立了聯係。沒有張騫的努力,這些交往和聯係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以後出使北方及西域的使者都被稱作是博望侯,借此來取信於對方,而北方及西域的國家也因為張騫而更加信任這些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