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與他的“八勿”遺言(2 / 2)

為避開日本人的要挾,段祺瑞舉家遷到上海,並公開表明自己的抗日態度。接受《申報》記者采訪時,段祺瑞說:“日本暴橫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語雲: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準備,合力應付,則雖有十日本,何足畏哉?”“愛國朝野一致,救國唯有自救耳。”

段祺瑞生前死後都口碑如一,成為近代中國政治家的楷模。如果說,段祺瑞一生有汙點,那便是他在任期間發生“三·一八”慘案,軍警屠殺愛國請願學生,盡管罪魁禍首不是他,但他必須承擔領導失職的責任。

段祺瑞在彌留之際,留下了親筆遺囑,內講“八勿”,闡述國家複興之道,即“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固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騖時尚之紛華。本此八勿,以應萬有,所謂自力更生者在此,轉弱為強者亦在此矣。”梁啟超對他的評價是:“其人短處固所不免,然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家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能比。”

段祺瑞算是個英雄,終其一生都在努力讓中國走進民主政治的大門。但他是個末路英雄。令他困惑的是,他要統一中國的計劃總是難以實現,反倒因此和北洋兄弟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等兵戎相見。北洋軍閥之中,皖係曾勢力最大卻垮得最早。第一次直皖戰爭,段祺瑞親自指揮的皖係軍隊隻幾天工夫,就被吳佩孚指揮的直係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他絕沒想到,自己乃正統的北洋領袖,民國後第一批被封為最高軍銜且是領銜者的“建威上將軍”,居然打不過一個犯上作亂的部下,而且,敗得血本無歸!

麵對民主政治大門口的一堆又一堆的曆史廢墟,段祺瑞無能為力。而正是這一堆堆廢墟,堵在20世紀初中國的曆史當口,致使中國的民主政治發展進程異常遲緩。生不逢時,段祺瑞隻能無奈發出千回百轉把欄杆拍遍的英雄歎息。

值得一提的是,段祺瑞作為一個在新中國成立後還有爭議的北洋軍閥,章士釗曾將段祺瑞的曆史扼要書遞呈毛澤東。閱後,毛澤東笑說:“有功有罪,已經化敵為友了嘛。”

§§張作霖:不朽的傳奇

張作霖知道,他是中國人,雖然他是軍閥,但他不會忘本,他怕中國人罵他是賣國賊,他怕丟了一寸土地給異族對不起祖宗。他是東北百姓心中永遠不朽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