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選擇說話的時機
說話,首先要考慮這話能不能說。這個考慮的過程是在瞬間完成的,對方正在等你的下文,你卻需要幾分鍾來考慮,還不如不說為妙。話能不能說,要依時依景依人依情而定。
1、把握說話的時機
說話的時間非常重要。說晚了,相當於沒說,說早了,可能引不起人的重視,作用不大。在恰當的時間,說出恰當的話,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龐統獻連環計於曹操起了很大的作用。曹操乃一梟雄,為何沒看出此計策的隱患而聽信於龐統呢?依筆者之見,在於時機。當時曹操中周瑜之計殺掉了蔡瑁、張允兩個善打水仗的大將,軍中將士不習慣在船隻上操練,不服水土,生病死亡者日益增多,曹操憂慮日甚。此時龐統獻上連環計,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狡猾的曹操也就中計了。
生意場上也是如此。如果你上門推銷產品時,對方不需要,那即使產品質量再好,你的口才再佳,成功的機率也不大;而如果對方需要你的產品,你再推銷,則很容易達成目標。
諸葛亮是最會利用時機的人。赤壁大戰時,他於南屏山建七星壇,大借東風,利用的是自己善觀天象的本領,預測那日會有東風才口出“狂”言去借東風。沒有觀天象的本領,借東風隻能是一曲鬧劇。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也要把握好時間、時機,說自己要說的話。剛入學的大學生,你要告訴他們求職麵試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很少有人聽得進去,四年的時間還很長。到大四時,有關求職的任何意見或建議對他們都是字字珠璣,變化的隻是時間因素。
2、根據說話的環境
每個人都處在大環境、小環境之中,誰也不能脫離環境而存在。環境對一個人的情緒影響很大,在說話之前,要善於觀察環境、分析環境、利用環境。
你從股市回來,因種種原因,本來應該是賺的結果鬧了個賠錢,想回家和老公聊聊,讓老公安慰安慰自己,自己也就心安了。可一看老公愁眉苦臉的坐在那兒,原來老公今天也不順利。被老板訓了一頓。這時候關於股市的話就暫且在肚子裏存幾天,先把老公的情緒安撫平靜放在首位。
三國中楊修之死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不能說話時說了不該說的話。曹操出兵打仗不能勝,退恐人笑,正思慮再三是否退兵。楊修從口令“雞肋”二字中猜出曹操的真實思想,且並未保密,傳與了軍中。楊修確實聰明,能夠揣測出曹操的肺腑心機,卻也不聰明,不顧當時的環境,不考慮曹操的為人,將自己的猜測告之於人,結果引來殺身之禍。
環境影響人和事,在任何時候都是成立的。公司內正在提拔任用年輕幹部,這時候年輕人毛遂自薦,展現才能,被重用的機會就大些。如果公司正在提倡成本核算,節約之風日盛,你提出更換高檔座椅就不是明智之舉,遭到老板的批評也是意料之中。記住這些說法,過後再提及以此來說明你是多麼注意地傾聽了他們的話。更好的是,將講話者的信仰與你說服性的信息聯係起來。
使用下麵這種方式:
你以前告訴過我關於……所以我提議
當你想去說服某人,想一想你與此人以前的談話。他與你談到了什麼樣的信仰?將你的說法與他的個人哲學觀統一起來,你就可以通過贏得他而使你的傾聽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