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詢問病史:首先是詢問月經周期長短及經期時間,經血量的多少,經色的深淺,經質的稀稠。同時要詢問發病的原因,如有無情誌異常、勞累,有無口服避孕藥及激素類藥物,有無人工流產史、上節育環等宮腔操作手術。另外,還要注意詢問患者年齡、孕產史及一般健康狀況,如有無慢性肝病、血液病及代謝性疾病,除外非婦科因素引起的月經病表現等。
(2)體格檢查:要做好體格檢查,包括全身的發育及營養狀況,有無出血點,測量血壓、脈搏等。有性生活史的患者可做婦科檢查,主要了解子宮發育情況、生殖係統有無炎症及腫瘤等。
(3)輔助檢查:診斷月經病需要做的輔助檢查較多,臨床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①測定基礎體溫。可了解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還可了解本次月經周期有無排卵。要患者連續測定2~3個月經周期,通過前後對比才能考查到激素水平的變化,如果一次月經周期中基礎體溫呈雙相變化,即在月經後半期平均體溫較前半期上升0.3℃~0.5℃,基礎體溫雙相後能保持12天以上才下降,月經來潮,說明黃體功能尚好,相反如不能維持12天,則說明黃體功能不良。
②宮頸黏液塗片。可了解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還可了解本次月經周期有無排卵,由羊齒狀結晶轉變為橢圓體,說明本次月經周期有排卵。
③陰道脫落細胞學檢查。如以中層細胞為主,說明雌激素水平尚低,通過連續觀察發現細胞由中層細胞逐漸變為表層細胞為主,其中角化細胞數目逐漸增加達到40%~60%,說明雌激素水平已達較高水平。
④診斷性刮宮檢查。必要時行診斷性刮宮了解子宮內膜情況,根據病理報告了解內膜有無分泌期改變,可了解有無排卵,若分泌不足,則黃體功能欠佳,內膜顯囊性增生、腺型性增生,可診斷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⑤B超檢查。通過B超檢查了解子宮有無肌瘤、內膜厚度,附件上有無包塊等。
⑥宮腔鏡檢查。通過宮腔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到子宮腔內有無肉膜息肉、黏膜下子宮肌瘤等。
⑦內分泌功能檢查。檢查內分泌功能,如雌激素、孕激素、促卵泡生成素、促黃體生成素、雄激素、泌乳素等,以了解內分泌功能情況。
⑧其他檢查。除上述檢查外,還應根據病情的需要檢查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以及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等。
(4)鑒別診斷:由於月經病的表現複雜多樣,並且常伴有其他疾病,所以在確立月經病的診斷時,還應注意掌握其診斷標準,重視鑒別診斷,以避免診斷失誤。
(5)中醫診斷: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特色和優勢,在明確西醫診斷的前提下,中醫還應四參合參,詳加辨證,以確立其中醫病名,辨明其屬於何種證型,以便製定適宜的治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