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發病緩急不同,出血新久各異,根據其發病機製和臨床表現的不同,中醫通常將崩漏分為血熱、血瘀、脾虛、腎虛4種基本證型,在腎虛證中又有腎陰虛和腎陽虛之不同。
(1)血熱:主要表現為陰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紅,口幹喜飲,頭暈麵赤,煩躁不寐,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2)血瘀:主要表現為出血淋漓不斷,或突然下血量多,夾有瘀塊,小腹疼痛,拒按,瘀塊排出後則疼痛減輕,舌質暗紅或舌尖邊有瘀點,脈沉澀或弦緊。
(3)脾虛:主要表現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淨,色淡質薄,麵色白或虛浮,身體倦怠,四肢不溫,氣短懶言,胸悶納呆,大便溏薄,舌體胖嫩或有齒印,苔薄潤或膩,脈細弱或芤。
(4)腎虛(腎陰虛):主要表現為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斷,色鮮紅,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失眠盜汗,腰膝酸軟,舌質紅,苔薄少或無苔,脈細數無力。
(5)腎虛(腎陽虛):主要表現為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斷,色淡紅,精神萎靡,頭目虛眩,畏寒肢冷,麵色晦暗,尿頻而長,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或微弱,尺脈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