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在49歲左右,月經開始終止,稱為絕經或經斷。有部分婦女在絕經前後,出現一些與絕經有關的症狀,如經行紊亂,頭暈耳鳴,心悸失眠,煩躁易怒,烘熱汗出,五心煩熱,水腫便溏,腰酸骨楚,倦怠乏力,甚或情誌異常等。這些證候往往三三兩兩,輕重不一的綜合出現,有的可延續三五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此即絕經前後諸證,亦稱為經斷前後諸證,相當於西醫之圍絕經期綜合征或更年期綜合征。
絕經前後各種症狀是逐漸出現的,症狀的多少與其嚴重程度有很大的差異,影響症狀嚴重程度的因素也有很多。最有特征性的絕經前後的症狀是潮熱,主要與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有關,同時包括自主神經係統功能失調和血管舒縮不穩定症狀。西醫學認為絕經前後症狀的出現主要與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以及機體本身衰老的變化有關,卵巢功能衰退與機體本身衰老因素交織在一起,致使神經內分泌功能不穩定的綜合征出現,同時絕經前後諸症與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態,以及個人的體質、遺傳因素、地理環境等也密切相關。
中醫學認為,絕經前後諸症的發生與絕經期前後的生理特點有密切關係。婦女49歲前後,腎氣由盛漸衰,天癸將竭,衝任二脈氣血也隨之而衰少。在生理轉折期,受內外環境諸因素的影響,易致腎氣漸衰,腎陰陽失調,衝任不足而發病。“腎為先天之本”,腎的陰陽失調,每易波及其他髒腑,其他髒腑的病變,久之必然累及於腎,所以絕經前後諸症的根本在於腎,腎虛是致病之本,同時常累及心、肝、脾等髒,致使證候複雜。就臨床來看,絕經前後諸證有腎陽虛、腎陰虛或腎陰陽俱虛之不同表現,而以腎陰虛最為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