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怎樣服用中藥湯劑才恰當(1 / 1)

中藥湯劑煎成以後,服藥是否合法對療效也有一定影響,服用方法包括服藥時間和服藥的方法。一般來說,湯藥宜飯前服,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在飯後服,滋膩補益藥宜空腹服。另外,根據病情,有的可以1天數服,有的也可以煎湯代茶不拘時服。前人認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即是說病在上焦,欲使藥力停留上焦較久者,宜食後服;病在下焦,欲使藥力迅速下達者,宜食前服,可作參考。服藥的方法,一般是1劑中藥分為2~3服,病情緊急的則1次頓服,同時還有根據需要采用持續服藥,以維持療效的。

中藥湯劑一般多用溫服。熱證用寒藥則宜冷服,寒證用熱藥宜溫服。但有時寒熱錯雜,相互格拒,可出現服藥後嘔吐的情況,如係真寒假熱,則宜熱藥冷服;如係真熱假寒,則宜寒藥熱服,此即《素問·五常政大論》中所說“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治熱以寒,溫則行之”的服藥反佐法。其他如服藥嘔吐者,宜先服少量薑汁,或嚼少許陳皮,然後再服湯藥,或用冷服、頻飲少進的方法。對於使用峻烈或毒性藥,宜先進小量,而後根據情況逐漸增加,至有效為止,慎勿過量,以免發生中毒。總之,在治療過程中,應根據病情的需要和藥物的性能來決定不同的服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