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先期有熱有虛,亦有實證,其發生主要是由於血熱迫血妄行,或氣虛不能固攝衝任所致。一般以量多色紫、質稠為實;量少色紅,為陰虛血熱;量或多或少,色或紅或紫,兼有胸脅小腹作脹,為肝鬱化熱;量多色淡,質清稀為氣虛。根據月經先期發病機製和臨床表現的不同,通常將其分為實熱、虛熱、肝鬱化熱和氣虛4種基本證型進行辨證治療。
(1)實熱
主症:月經提前,量多色深紅或紫紅,質黏而稠,心胸煩悶,麵紅口幹,尿黃便結,舌質紅,苔黃,脈滑數或洪數。
治則:清熱涼血。
方藥:清經散加減。生地黃、白芍各15克,牡丹皮、黃柏、青蒿、地骨皮、梔子、澤瀉各12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
(2)虛熱
主症:經行提前,量少色紅,質稠黏,兩顴潮紅,手足心熱,舌質紅,苔薄少,脈細數。
治則:養陰清熱。
方藥:兩地湯加減。生地黃、玄參、白芍、麥冬各15克,地骨皮、阿膠、澤瀉、墨旱蓮各12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
(3)肝鬱化熱
主症:經行先期,量或多或少,色紅或紫,或夾有瘀塊,經行不暢,乳房及小腹脹痛,心煩易怒,口苦咽幹,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則:疏肝清熱。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白芍、白術各15克,當歸、茯苓、梔子各12克,柴胡、牡丹皮各10克,薄荷、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
(4)氣虛
主症:經行先期,量多色淡,質清稀,神疲肢軟,心悸氣短,或納少便溏,或小腹空墜,舌質淡,苔薄少,脈弱無力。
治則:補氣攝血。
方藥:歸脾湯加減。黃芪24克,白術、茯苓各15克,當歸、龍眼肉、遠誌、棕櫚炭各12克,人參9克,木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