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伯克希爾公司最早買入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的時間是1988年6月,當時該股票的價格為每股10美元。在這以後的10個月內,伯克希爾公司總共投資10.23億美元購買了8340萬股可口可樂公司股票,平均股價為10.96美元。到了1989年末,可口可樂公司股票市值在伯克希爾公司普通股投資組合中的比重已經占到35%。
而實際上,早在伯克希爾公司開始購買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的前幾年,可口可樂公司的股價就上升了,隻是因為巴菲特認為這時候自己無法以最有利的價格買到該股票,所以放棄了。而這次巴菲特投資該股票時,實際上整個股市並不看好可口可樂公司。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巴菲特仔細算了一筆賬,認為這個價格是合理的,所以采取了大手筆買入的做法。
那麼,巴菲特是怎樣來算賬的呢?他認為,當時可口可樂公司的內在價值最少有207億美元,並且有可能高達324億美元,甚至483億美元,而當時該公司的股票市值卻隻有151億美元。這就是說,如果以每股10美元多的價格買入該股票,將來比較可靠的獲利應該在27%~70%之間。而當時其他投資機構則紛紛認為,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股票價格與賬麵價值比率、股票價格與現金流的比率等等,都是比較高的。換句話說,這時候的股票價格處於高估狀態。
正是有了這種意見分歧,巴菲特才有機會以合理(實際上是“非常合算”)的價格大量買入可口可樂公司股票。
而另一家巴菲特重倉持有的華盛頓郵報公司股票,當初他也是這樣來估價的。華盛頓郵報公司1973年的市場價值為8000萬美元,而根據巴菲特的計算,該公司的內在價值應該在1.5億~1.96億美元之間,最高甚至可能達到4.85億美元。按照最保守的價格推算,這時候購買該股票的獲利空間至少在50%以上;換句話說,這時候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股票價格最多不會有實際價值的一半。而根據巴菲特自己的判斷,這時候的價格應該不會超過實際價值的1/4.
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巴菲特才大手筆買入華盛頓郵報公司股票的。因為他牢牢記住他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關於安全空間法則的教誨,認為股票投資有了這樣的安全空間,就一定能夠一箭雙雕:一方麵,這時候無論股價是否會繼續下跌,你的買入價格都是“最低”的;另一方麵,一旦股票價格上升,你能得到比其他投資者更多的獲利回報。巴菲特雖然基本上不看股票價格高低,但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如果一種股票在不同股票市場上有兩種不同價格,並且這兩種價格懸殊較大,那麼就比較容易從中發現投資機會。通過與內在價值相比,就能大致判斷這時候的投資安全區間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