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投軍入伍 軍營獻良策(3 / 3)

“嘩眾取寵!”李成梁晃動著身子,不耐煩地說。不過,他琢磨了一陣兒,又覺得麵前青年的話有理,就又瞥了一眼身披盔甲的努爾哈赤道,“我想聽你說怎麼過河?”

努爾哈赤見李成梁不可一世的神態,本不想再說下去。但,轉念一想,機不可失。於是便慷慨陳詞:“當年諸葛亮能草船借箭,大破曹軍,我們就不能先收箭,後攻城嗎?”

“什麼?”李成梁驀地站起來,仔細問道,“你說什麼?”

“先收箭,後攻城。”努爾哈赤不卑不亢地回答著。

“箭,怎麼收法?城,怎麼攻法?”李成梁頗有興趣地湊到努爾哈赤麵前忙問。

努爾哈赤依然筆直如鬆,侃侃而談:“我們攻城不得要領的原因,並非水深浪急,而是敵軍飛箭如蝗。如果我們能使對方箭盡弓廢,豈不就可以甕中捉鱉嗎?”

為了保守軍事機密,努爾哈赤便伏到李成梁耳邊,一一陳述了收箭的想法。

李成梁聽罷,拍著努爾哈赤寬厚的肩膀,哈哈笑著,連連點頭。於是李總兵下令,當夜各路兵馬,披星戴月,進山割革,各紮二百個草人。拂曉前,各路大軍總共紮了一千二百個草人,及時送到河岸。寅時未過,一千多兵卒舉著草人,趴在河岸,齊聲呐喊,鼓聲震天,擺成佯攻的陣勢。

王兀堂聽到呐喊之聲,真以為明軍過河攻城,忙命令弓箭手萬箭齊發。東方剛露曙光,明軍馬上命令手持草人的明軍退下,然後把剛宰過的三百隻羊血灑到河岸和水裏。天亮時,王兀堂遠眺河岸,見對岸血流成河,暗自欣喜。當天就殺豬宰羊,犒勞弓箭手。

李成梁見用草人眨眼之間弄來敵軍六七萬支雉尾箭,高興得在軍帳裏跳了起來。這樣連續佯攻了三天,使敵軍喪失了二十多萬支雉尾箭。第三天黎明又收起草人,仍將箭頭取下,各路軍馬進營歇息去了。李成梁忙叫人把努爾哈赤找來問道:“佯攻何時結束?”

“今日。”

“為什麼?”

“據小人到永奠馬市暗查,王兀堂近年到那裏共買了萬把斤生鐵。每個箭頭照一兩生鐵計算,他總共不過十六七萬支箭。眼下他已失去二十多萬支,就是說連平日積攢的箭頭都用上了。大人如若把敵軍射來的雉尾箭,細細察看,就會發現,今天射來的箭尾之雉毛已經變色,略可聞到黴味。據此可推測,敵軍今天已經翻庫倒箱,接近箭盡的境地。今天晚上,如果我們再佯攻片刻,便可乘勝過河,連夜攻城。”

努爾哈赤的精細、智謀,頗得李成梁的讚賞。李成梁聽罷,連忙雙手拍著他的肩膀,誇獎道:“佟太郎,好好幹,將來我撥給你三千精兵,做我的先行宮。”

當晚,月色朦朧,李成梁集合十萬重兵,分三路進軍。中路派兵二萬,舉火把,執草人,在河岸擺開陣勢,擊鼓呐喊,時攻時退。其他兩路,各派兵四萬,各自在中路附近搭浮橋偷渡。

站在對岸城頭的王兀堂,這時朝明軍營中觀望,他眼見火光衝天,鼓聲震耳,立刻調動全城兵馬出西門直奔中路堵截。兩軍在河水裏、河岸邊交戰半個時辰。明軍佯裝大敗,紛紛逃回軍營。正當王兀堂收兵進城、狂笑不止時,忽聽城南門殺聲震天,幾萬明軍潮水般地湧進城裏,這時他才如夢方醒,哀歎了一聲:“哎呀!我中了調虎離山之計了!”

廝殺聲、馬叫聲、狗吠聲混合在一起從城內傳到了城外。王兀堂騎在馬上,看著眼前的形勢,知道自己大勢已去,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明軍的十萬大軍。於是便想到了逃生,趕忙跳下馬來,喬裝打扮成平民百姓,棄城而逃。鴉兒河之戰結束,李成梁立刻將化名為“佟大郎”的努爾哈赤傳入內帳,把他留在身邊充當自己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