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守華北還是撤江南(1 / 2)

就在傅作義的偷襲石家莊和西柏坡計劃正在實施和破產的時期,東北戰場上的決戰結束了。11月2日,沈陽解放,曆時52天的遼沈戰役結果是:我軍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約48萬人,東北全境獲得解放。

任何一個頭腦正常的人也會明白,東北大軍即將入關,下一步棋毫無疑問就是由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的部隊共同消滅華北的傅作義集團,解放北平和天津。

戰局本來是應當如此發展的,因為毛澤東已經在10月31日給東北林彪、羅榮桓發出的電報中對此講得很明確:

……

(二)四縱、十一縱、獨四、獨六、獨七、獨八師等向北平附近前進後,錦榆(按:榆,即榆關,指山海關)線及熱河空虛,請在占領沈陽後,從北麵各獨立師中抽出幾個先行南下,應付錦西、承德之敵,免其泛濫殘民。

(三)東北主力除四縱、十一縱等部即行南下外,其餘在沈營線戰鬥結束後,應休整一個月左右,約於12月上旬或中旬開始出動,攻擊平津一帶,準備於戰爭第三年的下半年即明年1月至6月期間,協同華北力量殲滅傅作義主力,奪取平津及北寧、平綏、平承、平保各線,完成東北與華北的統一,以便於戰爭第四年的第一季即明年秋季,即有可能以主力向長江流域出動,並使政治協商會議能於明年夏季在北平開會。……

對於這一形勢,蔣介石和傅作義當然也是明白的,而且在這明明白白之中,日子最難過的當然是傅作義自己。之所以說他最難過,不僅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武裝力量不是解放軍的對手,他既打不過林彪,也打不過聶榮臻,更是因為他想到了自己如果打敗之後的下場。就在11月初,他曾收到了一份蔣介石的絕密電報:“衛立煌對於指揮部署遲疑不決,貽誤戰機,失陷東北,撤職查辦,著即扣留。中正手諭。”這就是說,蔣介石要傅作義在北平扣留在東北打了敗仗的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

衛立煌何許人也?他是孫中山的警衛排長出身,國民黨軍隊中最著名的“五虎上將”之一,早在北伐時期就擔任過東路軍的前敵總指揮,1930年就出任軍長,1935年就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陸軍上將。當年他在蔣介石指揮下打內戰,曾因為攻下鄂豫皖蘇區的軍政中心安徽金家寨,而由蔣介石下令將金家寨片區改建為縣,名之為“立煌縣”,這在民國時期是其他將領都未曾得到過的殊榮。抗日戰爭時期,他曾擔任過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按當時的編製,八路軍即第十八集團軍屬於第二戰區,應當由他指揮)、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這是當時全國最大的戰區,可以調動相鄰四個戰區共200萬部隊),1943年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出征印緬,戰功卓著,榮獲過國民黨政府的最高獎賞青天白日勳章。就是這樣一名為蔣介石政權立下了很大功勞的國民黨軍隊的最高層名將,也就因為在東北的內戰打了敗仗,如今竟要被扣,而且要他傅作義來執行。傅作義是華北地區國民黨軍隊的統帥,華北戰場與東北戰場相鄰,東北戰場上的情況他相當熟悉,他心中很清楚,東北的失敗,衛立煌無論如何也不能負主要責任,因為蔣介石曾經四次到沈陽,越過衛立煌直接指揮,特別惡劣的是曾經授意幾個擔任副總司令的黃埔門生直接向蔣負責,不聽衛立煌的話,弄得衛立煌這個總司令形同虛設,當時國民黨軍隊內部誰都知道東北戰場的真正指揮官是蔣介石和杜聿明。可是,現在卻要扣留衛立煌,這使得傅作義不忍下手,因為他不能不物傷其類,他在衛立煌的身上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衛立煌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他的明天。

當傅作義得到蔣介石的電令後,如實做了電複,說衛立煌未來北平。誰知他的複電剛剛發出,衛立煌就飛到北平來了,而且一到就來會他。傅作義別無他法,隻得把蔣介石給他的電令交給衛立煌本人過目。衛立煌十分清醒,隻好在北平隱居,但後來仍被國民黨特務軟禁。

國民黨在東北戰場失敗之後,蔣介石對華北怎麼打算的呢?

就在沈陽被東北野戰軍解放之後兩天,1948年11月4日,蔣介石就叫傅作義到南京參加了一次專門研究華北問題的高級軍事會議,與何應欽、顧祝同等就華北戰場問題進行了反複討論。蔣介石很清楚,中原地區的大戰已是不可避免,劉伯承、鄧小平的中原野戰軍和陳毅、粟裕的華東野戰軍不是吃素的,他們必將對中原地區的國民黨軍隊進行殲滅性打擊,而中原地區的國民黨軍隊是蔣介石在東北大敗之後的嫡係部隊聚集地,如果中原決戰失敗,蔣介石的主力也就不複存在,長江防線也就會大門洞開,國民黨政權也就無法保全。所以,這時的蔣介石心中,最高利益是保住中原,保住中原地區的國民黨嫡係部隊。根據這一總體考慮,蔣介石在會上明確表示要放棄華北,要傅作義率華北的主力部隊全部南撤江南,擔任東南軍政長官一職,繼續指揮四個兵團。但是,幾十萬大軍如何撤?如果放棄華北,中原又如何守得住?蔣介石也拿不出一個能夠說服人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