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野戰軍入關,是當時華北戰場上人人關注的大事。這個道理很簡單:東北野戰軍剛剛在東北戰場上消滅了蔣介石以嫡係部隊為主的40多萬軍隊,東北野戰軍的主力有84萬(其中包括12個步兵縱隊、15個獨立師、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3個騎兵師、1個坦克團)。這支部隊在當時的中國戰場上不僅是人民解放軍中最強大的野戰軍團,也是國民黨軍隊中任何一個軍事集團所不敢望其項背的。
曆時52天的遼沈戰役是以解放營口、敵五十二軍殘部從海上逃離營口而告結束的,這一天是1948年11月2日。這以後,又掃除了一些殘敵,11月12日收複承德,東北全境解放。本來按照中央軍委在10月31日電報指示和東北局的安排,經過了長期苦戰的東北野戰軍至少要休整一個月,然後入關。當時,東北野戰軍已開始南下的部隊,隻有二兵團所組成的以四縱和十一縱為主的先遣兵團,在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和兵團參謀長黃誌勇的率領下,於10月底就到了冀東。先遣兵團先行的初衷,是為了對付傅作義搞的對石家莊和西柏坡的偷襲,讓二兵團進入冀東,威逼北平,以策應華北軍區的部隊擊潰傅作義的偷襲陰謀。離開東北時,二兵團駐在錦西地區。
1948年11月15日,東野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參謀長劉亞樓聯名致電中央軍委,他們認為淮海戰場上的進展很快,蔣介石很有可能將華北部隊中的中央軍調去南方,傅作義則可能西去綏遠,這樣“東北我軍入關將會撲空,不能發揮殲敵作用”。沒有敵人可打,還要革命軍隊幹什麼?他們已經很明確地看到了這一點,東北野戰軍應當入關。
第二天,即11月16日,毛澤東就給林彪等回了電報:“……傅部主力均在北平附近。我們曾考慮過你們主力早日入關,包圍津、沽、唐山,在包圍姿態下進行休整,則敵無從從海上逃跑之路。請你們考慮,你們究竟早日入關為好,還是在東北完成休整計劃,然後入關為好,並將結果電告為盼。”這是毛澤東最早正式提出東北野戰軍早日入關的問題。
但是,要東北野戰軍停止休整,提前入關,又存在著很多困難。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在11月17日即向中央發報,談到以下一些問題:東北主力提早入關很困難,因為東北解放後,部隊思想發生很大波動。東北籍戰士(按:東北部隊中,東北籍戰士占絕大多數,當年各路大軍開進東北時,隻去了約11萬人,後來東北軍區的各種部隊有103萬人,野戰軍主力是84萬人,所以東北野戰軍中絕大部分都是東北籍戰士)怕離開家鄉,怕走路太遠,甚至某些幹部已開始生長享受情緒,需要大力解決這一問題。過去因忙於戰爭,還未正式向戰士解釋此問題,正布置通過各種方式解釋此問題。同時新兵與俘虜戰士的補充還未就緒,爭取工作也要有相當時間,否則逃亡減員會更為嚴重。此外,部隊冬大衣、棉帽、棉鞋均未發下。由於有這些具體情況,他們的意見是在東野四縱與十一縱已經入關的基礎上,分批入關,首先是位於海城、營口的九縱和在黑山的十縱,然後是在錦州的三縱和在沈陽的一縱。
也就在同一天,經周恩來起草、毛澤東修改的軍委電報也發給了林彪、羅榮桓和劉亞樓,軍委根據全局的情況發展,決定將傅作義集團抑留於華北而全殲,所以仍然要求東北野戰軍在25日入關,不過不是用命令的語氣,而是用“望你們慎重考慮”的語氣。
戰爭的形勢瞬息萬變。第二天即11月18日,由於中央得到了傅作義有可能起義的最新消息,所以毛澤東下決心讓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並在這天立即向林彪等人發出了十分明確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