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風雨降至(一)(2 / 2)

“為什麼?”

“我聽說他去省裏,不是人事廳就是衛生廳,副廳長。”

“哦?”這個說法彭長宜還是第一次聽到,他說:“我之前聽說去濱海市,市長。”

“平調,覺得失麵子,總幻想著一把挪位置,就地升書記,哎,是不是過高地估計自己是你們當官的通病?”吳冠奇嘲諷地說道。

“我說,你要清楚,不是當官的有這個通病,是每個人都有,眼下你請謝書記來,不就是這個通病地表現形式嗎?”彭長宜認為自己反擊的很有力。

果然,吳冠奇就抬起手,照著自己的嘴,輕輕拍了一下,說道:“我忘了在跟誰打仗了,論說話,我是占不到便宜的。”

彭長宜笑了,說:“你剛才那話本身就帶著偏見,帶著偏見打仗肯定不會占到便宜,因為你不是正義之師。”

吳冠奇說:“哈哈,你就是我的克星,我在你麵前,稍微得意一下都做不到。”

彭長宜說:“你說董市長想就地當書記,可能他的確有這個心理,不過在地級市裏,市長接任書記的現象也有,但是很少,一般都是空降。”

吳冠奇說:“肯定是上邊有人許願了,不然他也不會做這夢,上邊的人不在了,他的夢自然就做不成了。”

吳冠奇說的“上邊”,就是省裏,早就知道董市長和省裏一位副省長關係密切,這也是翟炳德總想擠走他又擠不走的原因所在。前些日子,那位副省長調走了,所以,吳冠奇才這樣說。

董興和翟炳德的矛盾由來已久,在中國現行體製下,黨委一把手和政府一把手很少有不鬧意見的,大多是因為自己權力小,管的範圍小,黨委一把手經常插手政府工作,政府一把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大跟黨委溝通,久而久之,矛盾就由此產生。權力的鬥爭,向來是曆史上最慘烈的鬥爭,遠比真刀真槍慘烈,因為許多真刀真槍的鬥爭,都是權力鬥爭的結果。

彭長宜又問道:“依你看,他們倆個誰先走?”

“肯定是董市長,這還用問。”吳冠奇看著彭長宜說道。

彭長宜笑了,他知道,吳冠奇跟玉瓊的關係不錯,玉瓊明擺著跟翟炳德的關係不一般,即便現在疏遠了,也許是做給別人看的,真正的關係沒人知道。

“誰當市長?”彭長宜問。

吳冠奇說:“你不知道?”

“我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誰知道誰是這個。”彭長宜說著,就伸出右手,手心朝下,中指伸在最前,其餘四根手指分別在兩邊,做了一個烏龜爬行的動作。

吳冠奇又看到他們學生時代賭誓發願經常用的這個動作,就笑了,說道:“有可能是嶽筱接任。我聽說。”

“哦?”這個情況彭長宜從來都沒有聽說過:“你什麼時候聽說的?”

“最近兩三天。”

嶽筱,錦安原來的常務副市長,一年前,已經被提拔為副書記,分管共青團、婦聯、科協和農村更工作,由他接任市長,這個情況彭長宜沒有想到。如果市長從錦安內部產生的話,按說,該有分管組織工作的謝長友接任,但顯然,謝長友年齡到站了。

最近嗓子啞,的確耽誤了許多事情,沒有跟上下左右溝通情況。但仔細想想,越是在人事動蕩時期,你要是活動頻繁的話,未必是好事,對上級人事過於敏感,有時候也是精明過度的表現,嶽筱當市長,對於自己來說沒有什麼不利的因素,反而,嶽筱很欣賞彭長宜的實幹精神。彭長宜堅信一點,誰當領導,自己都是幹活的,想到這裏,他說道:“不管那些了,誰來,我都是小做活兒的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