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經典劇目
豫劇的傳統劇目有1000多個,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於曆史和演義。如封神戲、三國戲、瓦崗戲、包公戲、楊家將戲和嶽家將戲,還有很大一部分描寫婚姻、愛情、倫理道德的戲。新中國成立之後,出現了不少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曆史劇,使豫劇事業又有了新發展。如《朝陽溝》、《小二黑結婚》、《人歡馬叫》、《倒黴大叔的婚事》、《試夫》、《蘋果,紅了》、《淚灑相思地》等等。
據1956年統計,傳統劇目有647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對花槍》、《三上轎》、《宇宙鋒》、《地塘板》、《提寇》、《鍘美案》、《十二寡婦征西》、《春秋配》等。1949年以來,整理、改編的傳統戲有《紅娘》、《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破洪州》、《唐知縣審誥命》、《打金枝》、《三哭殿》等;創作改編的現代戲有《朝陽溝》、《劉胡蘭》、《李雙雙》、《人歡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結婚》、《羅漢錢》、《祥林嫂》、《五姑娘》、《紅色娘子軍》等許多劇目。等。其中《花木蘭》、《花打朝》、《穆桂英掛帥》、《梵王宮》、《洛陽橋》、《七品芝麻官》、《秦香蓮》、《包青天》、《朝陽溝》、《人歡馬叫》等幾十部均攝製成影片。
進入21世紀,豫劇又湧現出了許多新作品,如《鍘刀下的紅梅》、《常香玉》、《新白蛇傳》、《村官李天成》、《程纓救孤》、《清風廳上》、《香魂女》等,能否經得住曆史的考驗,需要主創人員深思。
《穆桂英掛帥》
穆桂英掛帥,為 豫劇作品,原名《老征東》或《楊文廣奪印》。1954年,經宋詞改編,更名《穆桂英掛帥》,由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演出。劇本於1956年出版,收入《戲曲選》第3卷(1959)。
劇本描寫北宋時,西夏犯境。辭朝隱居的佘太君聞訊,遣曾孫楊文廣、曾孫女楊金花去汴京探聽。楊文廣在校場比武,刀劈兵部尚書王強之子王倫,奪得帥印歸來。穆桂英深感朝廷刻薄寡恩,不願再為它效力。佘太君勸她以抵禦西夏侵擾為重,穆桂英乃掛帥出征。改編本刪除舊本宣揚的封建倫理觀念和感傷情緒,以及楊文廣被俘、招親等情節,集中塑造了穆桂英的英雄形象。《辭印》、《掛帥》兩場戲,抒發了穆桂英由感慨楊家曆代忠貞而不獲朝廷信任,到決定掛帥出征的自豪心情和為國為民的責任感。“老太君她還有當年的勇,穆桂英我就無有了當年的威風?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充滿蒼勁、悲壯的色彩。洛陽市豫劇團演出的《穆桂英掛帥》,由馬金鳳扮演穆桂英。1958年,攝製成戲曲藝術片。此劇被全國不少劇種、劇團移植上演。
《對花槍》
劇情介紹:
隋朝末年,羅藝少年時,進京赴考,途中病在薑家集,被薑桂芝父親救回家中,並讓女兒薑桂芝向羅藝傳授薑家花槍。二人一同練習花槍,彼此愛慕,由薑父做主,結為夫妻。一年後,羅藝再次赴京應試,時薑桂芝已身懷有孕。離別後,音訊難通。薑桂芝父母亡故,攜子離開家鄉,流落在龍口村。隋朝戰亂四起,羅藝投奔瓦崗寨,又娶秦氏,生子羅成。四十年後,瓦崗寨史大奈、尤俊達到龍口村借糧,薑桂芝因而得知羅藝在瓦崗寨,遂帶子羅鬆,孫羅煥投瓦崗以求團聚。羅藝既怕見責於秦氏和兒子羅成,又怕在眾人麵前有失自己長者尊嚴,因而矢口否認和薑桂芝的姻緣。薑桂芝見羅藝忘了前情,氣憤已極,披甲上馬,定要在瓦崗寨眾將麵前和羅藝比武對花槍。羅藝無奈隻好應戰,結果被薑桂芝打下馬來,羅藝羞愧萬分,乃認妻謝罪。薑桂芝在眾人勸解之下與羅藝重歸舊好,一對老夫妻又得團圓。
《七品芝麻官》
明嘉靖年間,定國公副將杜士卿前往保定,查訪奸臣嚴嵩之妹、一品誥命夫人嚴氏的罪惡行徑。途遇嚴氏之子、兵備程西牛強搶民女林秀英,並殺死其兄林秀生。杜士卿拔刀相助,格鬥中,程西牛的管家程虎誤殺了主子。杜士卿救了林秀英,並寫下一張柬帖,助她去縣衙告狀。
杜士卿離保定回京,嚴氏率眾家丁來到林家逞凶, 打死林秀英的父親。清苑縣知縣唐成,為官清廉,他一上任,就下鄉查看民情,林秀英攔路告狀。因正逢巡按 在此地視察,唐成去按院秉報,誥命夫人接踵而至,顛倒黑白,大鬧公堂。這時,林秀英也趕來告狀,呈上杜士卿的柬帖。按院的官員們見雙方各有後台,不敢審問,順手把案子推給了唐成。
唐成決心為民作主,他在縣衙內升堂審問,以確鑿的人證物證,駁得誥命夫人理屈詞窮。蠻橫不可一世的誥命夫人終被唐成扣押,解赴京城複命。
豫劇《三上轎》是由豫劇陳派藝術的創始人陳素真大師於上世紀30年代就唱紅中州大地的劇目,其中的許多聲腔,更是風靡中原大地,廣為傳唱,該劇也奠定了陳派聲腔藝術的基礎。40年代經過崔蘭田大師的鍛造和改造,該劇也成為豫劇崔派藝術的代表劇目,從此,豫劇《三上轎》花開兩家,各呈千秋。上世紀80年代中期,陳素真大師大弟子關靈鳳和崔蘭田大師大弟子郭惠蘭搬演過此劇,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後,劇團就很少問津此戲,致使此劇在中州舞台上輟演了20年。 三門峽市豫劇團的演出本是石磊在陳素真大師演出本的基礎上,又吸取了關靈鳳和崔蘭田與高連山的改編本及晉劇著名表演藝術家花豔君等演出本的精華改編而成。隻有四場戲,緊湊簡潔,高潮迭起,十分引人入勝。在音樂和聲腔方麵,還特意保留了一些陳素真大師的原聲。史茹在該劇中有突出的表現,扮相高雅大氣,表演沉穩含蓄,尤其她演唱的陳腔,頗具陳大師遺韻。
《三上轎》
《三上轎》是《假金牌》中的一折戲。明萬曆中期,首相張居正之子張秉仁見同窗李通妻崔氏貌美,心懷不良,邀李赴宴,將其毒死。李父鳴官,知府黃成玉畏張之 勢,斷崔氏為張妾。崔氏先索壓轎銀三千兩以養公婆。再約事三件,一請知府為媒,二要新人房中免去燈火,三要張秉仁披麻載孝為李送葬。張皆從之。將上轎,不 忍離公婆,幼子;上而複下者凡三,最後決別而去。夜入洞房刺殺張秉仁未遂,自刎身亡。《三上轎》正是崔秀英懷揣利刃,哭別李桐靈堂、公婆、嬌兒的場麵。抓 住“三哭三別”的剛烈不屈,唱腔表演愈發悲壯感人。
§§第六章 秦腔——八百裏秦川上的吼聲
§§§第一節 秦腔概述
秦腔(Qinqiang Opera,或Qinqiang)又稱亂彈,源於西秦腔,流行於我國西北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