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寬恕別人,讓自己獲得更多(3 / 3)

8.成大事者不與人衝突

人的一生當中,不與任何人發生矛盾是不可能的,然而當矛盾產生的時候,你可以選擇是激化它還是消除它。對於成大事的人來講,消除矛盾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便利。

一個人即使為協調人際關係做出了很多努力,事實上仍然不能完全避免和別人發生衝突。隻要人們之間發生交往,就會或多或少產生矛盾,這是由人的天性所決定的。

一般情況下,發生矛盾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觀點不同。這是人們之間發生衝突的最主要的原因,多見於領導成員之間,也經常發生在學術界。古人雲:道不同不與為謀。由於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人們之間便相互產生矛盾和隔閡,進而導致雙方互存偏見,相互攻擊,以至發展到勢不兩立的地步。

(2)趣味相異。這類衝突多發生在同事之間、鄰裏之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趣味和愛好,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甲所崇尚的東西乙未必就崇尚,乙所追求的東西甲可能嗤之以鼻。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誌趣完全相同的人。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誌趣不同的人是難以建立密切的聯係的。

(3)感情不和。這類衝突主要發生在親屬之間,如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父母與兒女之間的矛盾等。家庭是一個人生活的主要場所,如果後院經常起火,一個人是難以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事業上的。一個在事業上建立了輝煌成就的人,必定離不開家庭的支持。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定有一個做出巨大犧牲的女人,反之亦然。

(4)個性抵觸。性格、氣質不同,以至相反的人,相互之間也會產生衝突。例如,一個急性子人會看不慣一個慢性子人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一個慢性子人又會抱怨一個急性子人幹什麼都風風火火,總之,這兩種人常常互相不能理解和諒解,結果便產生一些矛盾。

(5)產生誤會。人和人相處,即使主觀上不想發生摩擦,但仍然難以避免產生一些誤會,有些誤會甚至還是根深蒂固、難以消除的。

(6)發生糾紛。生活中有些衝突是隱性的,比如誌趣不同的兩個人之間的衝突未必就公開化,但是也有不少矛盾是會激化的。例如同事之間、鄰裏之間,甚至兩個陌生人之間,都往往會因一點小矛盾而發生顯性的衝突,輕則產生口角,重則拳腳相加,以至於發展到不共戴天之仇。

產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由於狹隘自私、敏感多疑、剛愎自用等人性的弱點造成的。人們思考和處理問題,往往習慣於從自我出發,平時疏於同別人溝通,因而出現矛盾之後,總認為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別人都是錯的。發生這樣那樣的衝突,應該說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必然會對各自的事業產生消極的影響。一個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必須想方設法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千方百計地消除各種矛盾,使自己擁有一個寬鬆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那麼,一個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要避免同別人產生衝突,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胸懷寬廣,高瞻遠矚,凡事講大局,講風格,講團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2)要注意調查研究,及時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努力化解各種矛盾,防患於未然,減少或完全消除人們之間的隔閡。

(3)以理解的眼光看待別人,懂得大千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人也是各種各樣的。別人不可能完全同我們有一樣的誌趣,我們不能像要求自己那樣要求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有不同的長處和短處。

(4)寬容別人的過錯,明白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包括自己在內誰都有缺點,誰都有可能犯錯誤,要給別人改正錯誤的機會,就像希望別人也原諒自己的過失一樣。

(5)對別人不要求全責備,要小事糊塗,大事明白。記住:水至清則無魚,對別人要求過高,就會曲高和寡;對別人太苛刻,就會拒人於千裏之外;對別人橫挑鼻子豎挑眼,就沒有人同我們共事。

(6)除非是涉及原則性的問題要搞清楚是非曲直之外,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不能抓住不放,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有意裝糊塗。絕不應簡單問題複雜化,本來沒有多大的事,卻非要弄個水落石出,論出個我是你非,那隻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7)冤家宜解不宜結,即使有了矛盾,也應開誠布公,想方設法尋求理解和溝通,就事論事,不要把矛盾擴大,要勇於做自我批評,以自己的真誠換取別人的理解。

總之,化解矛盾要首先從自己做起,記住: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要走進別人的心靈,自己就要首先敞開胸懷。

9.笑對同事間的恩怨

同事關係是一個人關係網絡中極其重要的一環,處理得好同事可以變朋友;處理不好,也有可能變成敵人。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明白這一點,也許你就該知道如何對待你的同事了。

當你在公司的地位,突然受到一位新來同事的威脅時,你會如何應付?由於上司特別重用你,以致引來其他同事的敵視時,你又該有什麼反應?一位素來跟你很談得來的同事,不知何故對你若即若離,故意把你冷落一旁之時,你該怎麼辦?你對某位同事的辦事才能與際遇十分妒忌,苦於命運之神似乎特別眷顧他,你實在心有不甘,但上司偏偏提拔他,你又應該怎樣扭轉劣勢?

每天八小時,你對於辦公室的印象如何?有人形容它為“人間地獄”,有人則視它為實現理想的天堂,當然也有人會把它當作一個社會的縮影,一切奸詐欺騙,互相傾軋,在辦公室裏都司空見慣,就以與同事之關係來說,如果你要認真計較的話,每天隨便就可以找到四五件可以生氣的事,例如:被人誣害、同事犯錯連累自己、受人冷言譏諷等等,有人不便即時發作,便暗自把這些事情記在心裏,伺機報複,但這種仇恨心理,不單無法損害對方分毫,反而會影響自己的情緒。

與同事交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能夠忍讓一點,日後你有什麼差錯,同事也不會做得太過分,逼你走入絕境。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出這種豁達的情操呢,方法隻有一個:讓心思意念集中在一些美好的事情上,比如對方的優點,你在公司裏所奠定的成就等。

忍耐,同時也是給自己留下餘地。就算是公司裏最低級的職員,他在處理工作的時候,也喜歡以自己的方法進行,盡管上司發出一道道命令,下屬在有意無意之間也會滲入主觀的成分,從而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獲得一點成就感。

如果你在公司裏扮演的是“中間人”的角色,你的上司是個難纏的人物,事事獨斷專行,而你的下屬又往往把你說的話當作“耳邊風”,每天,你都需要耗費不少精力處理這種人事上的糾紛,據理力爭的效果卻未必理想,甚至還會讓你產生極大的挫折感。你渴望息事寧人,大家合作愉快,消除各人的誤解與隔閡,問題是,你應該怎樣緩和彼此間的矛盾?

你首先要搞清楚究竟自己對什麼事情感到不滿,能否準確地指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是否真的有理由去生氣?假如你發覺那隻是自己一時的偏見,或自以為是的弱點在作怪,就應該馬上停止這種負麵情緒的發展。

無論何時何地,也不管你對著什麼人說話,如果你覺得道理在自己這一邊,千萬別抱“有理說不清”的消極思想,或亂講一些晦氣的話,你應該堅定地把自己的看法簡明道出,不要受到別人的影響,暴跳如雷,讓人覺得你是個缺乏修養的人。

在你未肯定自己的意見必定全對以前,為人為己留一點餘地,換言之,當你將自己的抗議說出來後,切勿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度,你應該停止說話,大家好好冷靜一下,讓真相自己顯露出來。

另外,你會無端樹敵嗎?一個同事不知何故,總跟你過不去,甚至在背後中傷你,你應該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嗎?不!那隻會令你淪為潑婦式的人物,也會妨礙你的事業進展。那麼,究竟該怎麼辦呢?

你應該首先了解一下對方憎恨你的理由。他隻是心胸狹窄,妒忌別人的精明幹練,抑或是你在平日言談之間,曾無意中使他出醜或得罪了他?還是你過分表現自己,對他構成的莫大威脅,他必須反擊?甚至於純因升職機會隻有一個,所以他就要刻意的貶低你,抬高自己,以便順理成章地獲得升遷?任何一種情況下,你保護自己的最佳方法都是以靜製動。

要與其他同事保持良好關係,當有人忙得不可開交,多花工餘時間助他一臂之力,或利用午餐時間聽聽一個同事發牢騷。並不斷向上司提議新計劃,永遠顯示你最關心公司的業務。當你自己的基礎打好了,便可以反擊了。當聽到敵人中傷你,跑去請教他道:“我曉得你很關心我,但請問我的問題在哪裏?以後直接告訴我好嗎?”態度一定要溫柔、友善,當贏得眾人對你的好評之後,你還會在乎敵人無聊的中傷嗎?

有一天,當你偶然發現某位跟你十分投契的同事,竟然在背後四處散播謠言,數說你的不是,你才猛然醒覺,原來平日的喜眉笑目,完全是對方的表麵文章!晴天霹靂之餘,你會痛心地想,跟他一刀兩斷吧!然而大家既是同事關係,你若擺出絕交態度,一定會吃虧,一則外人以為你主動跟他反目成仇,問題必然出在你身上,這無形中給對方又多一個借口去傷害你,太不理智了。更何況你倆還有合作的機會,加上老板最不喜歡下屬因私事交惡而影響工作。所以,你仍應該冷靜地麵對。即日起,暗中將自己跟對方的距離拉遠,因為你曉得這是一個不可信任的人,但表麵上最好保持以往跟他的關係,麵對狡猾之人,你是忠直不得的!

10.責備他人就是傷害自己

隻責備自己,不責備他人,這是遠離怨恨的方法。隻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會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成功人士的經驗之談是:學會寬容和尊重,更好地與人相處,與人共事。

檢討一下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有這種喜歡責備別人的毛病?布置下去的一件工作沒有做好,我們很可能不是積極地去與下屬共同尋找原因,研究對策,而往往指責下屬:“你怎麼搞的?怎麼這麼笨?”這時,你有沒有想過下屬會有什麼反應?他可能什麼也不說,但在內心深處卻隻會覺得你不近人情,從而對你產生怨恨情緒。這樣,你今後就很可能在與他相處時,總感到疙疙瘩瘩,非常別扭。

再比如,你與人共同做生意,有一批貨,到底進還是不進?你們意見不一致。最後,你聽從了他的意見,進了這批貨,結果賠了。這時,如果你一味抱怨對方,那結局肯定就是兩人散夥。

有一個小幽默:這天丈夫回到家,發現屋裏亂七八糟,到處是亂扔的玩具和衣服,廚房裏堆滿碗碟,桌上都是灰塵。他覺得很奇怪,就問妻子:“發生什麼事了?”妻子回答:“平日你一回到家,就皺著眉頭對我說:‘一整天你都幹什麼了?’所以今天我就什麼都沒做”。

好指責就如同愛發誓,實在不是一種什麼好習慣。你不僅會傷害別人,也會傷害你自己,別人不舒服,你也不會舒服。

還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三國演義》裏麵的故事。

卻說張飛聞知關羽被東吳所害,下令軍中,限三日內製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次日,帳下兩員末將範疆、張達報告張飛,三日內辦妥白旗白甲有困難,須寬限方可。張飛大怒,讓武士將二人綁在樹上,各鞭五十。打得二人滿口出血。鞭畢,張飛手指二人:“到時一定要做完,不然,就殺你二人示眾!”範疆、張達受此刑責,心生仇恨,便於當夜,趁張飛大醉在床,以短刀刺入他的腹中。張飛大叫一聲,立時而亡,享年五十五歲。

張飛的悲劇再深刻不過了,它用血淋淋的事實再一次證明,“隻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卡耐基指出:尖銳的批評和攻擊,所得的效果都是零。批評就像家鴿,最後總是飛回家裏。我們想指責或糾正的對象,他們會為自己辯解,甚至反過來攻擊我們。

一家工廠的老板,有天巡視廠區,看到有幾個工人在庫房吸煙,而庫房是絕對禁止吸煙的。他並沒有馬上怒氣衝衝地對工人說:“你們難道不識字嗎?沒有看見禁止吸煙的牌子嗎?”而是稍停了一下,掏出自己的煙盒,拿出煙給工人們,並說道:“請嚐嚐我的煙——不過,如果你們能到屋子外麵去抽的話,我會非常感謝的。”工人們都不好意思地掐滅了手中的煙。

我們喜歡責備他人,常常是為了表現自己的高明。有時,也有推卸責任的意思。古人講“但責己,不責人”,就是要我們謙虛一些,嚴格要求自己一些,這對自己隻有好處。

《三國演義》中馬謖輕敵失了街亭,害得蜀兵大敗,諸葛亮無奈演了一場空城計,才算退了敵軍。回到軍中,諸葛亮為明正軍律,揮淚斬了馬謖。對此次失敗,諸葛亮並沒有處理了馬謖就了事,而是深深自責沒有聽從劉備生前所說的話:“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他自作表文給後主,請自貶丞相之職。並要求屬下“勤攻吾之闕,責吾之短”。

諸葛亮的為人,值得我們學習。當你想責備別人的這不是那不是的時候,請馬上閉緊自己的嘴,對自己說:“看,壞毛病又來了!”這樣,你就可以逐漸改掉喜歡責備人的不好習慣。

成功人士的經驗之談是:學會寬容和尊重,更好地與人相處,與人共事。要知道,責備他人就是傷害自己,寬恕他人就是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