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辟了中國曆史的新紀元(2 / 3)

由此可見,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態度,是十分迫切的,學習的內容是逐步深入和相當全麵的。但是,學習的成效卻甚少。太平天國革命遭到了中外反動派的聯合絞殺。戊戌變法有如曇花一現,僅興百日,即告夭折。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土地上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使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但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總之,中國人學習西方的努力,無一不是以失敗而告結束的。中國並沒有因為學習西方而贏得獨立和富強,相反,中國的殖民地的程度越發加深了,國力進一步衰弱了,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之嚴重,在世界各國中也是少見的。問題的症結在哪裏?簡而言之,西方資本主義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為什麼西方資本主義方案在中國行不通呢?一是由於帝國主義勢力的阻撓。二是由於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決定了它既提不出堅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又不敢放手發動人民群眾。三是由於廣大農民雖然蘊藏著偉大的革命潛力,但由於受到落後的生產方式的限製,提不出明確的鬥爭綱領,無法形成持久的、牢固的團結,也不可能把中國革命的事業引向勝利。

正因為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中國革命要勝利,中國社會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資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中國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正是適應中國革命的這種需要而創立的。

2.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當時在中國,建立工人階級的革命政黨,已經具備了基本條件。

(1)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及其鬥爭的發展,為建黨提供了階級基礎。中國工人階級是隨著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產生、發展逐步形成的。19世紀中葉,在外國資本創辦的國內企業中,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一批近代產業工人;60年代和70年代,在官督民辦、官民合辦的企業和民族資本經營的企業中,出現了中國第二批和第三批近代產業工人。與西方的情形不同,中國的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不是同時產生的。在中國,是先有工人階級,後有民族資產階級。比之後者,他的資格更老些,社會力量和社會基礎也更廣大些。

當時,中國工人階級的人數不多。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產業工人僅有200萬人左右。但是,他的力量是不能僅僅依據他在全國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來估計的。因為,中國工人階級具有其他任何階級所無法比擬的特點,即革命的堅定性和徹底性、組織的統一性和紀律性、與農民聯係的緊密性。所以說,“雖然中國無產階級有其不可避免的弱點,例如人數較少(和農民比較),年齡較輕(和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比較),文化水準較低(和資產階級比較);然而,他們終究成為中國革命的最基本的動力。中國革命如果沒有無產階級的領導,就必然不能勝利。”這個情況表明,在中國創建共產黨,具備了良好的堅實的社會階級基礎。

(2)十月革命後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建黨提供了思想條件。在十月革命以前,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誌為標誌,中國掀起了一場新文化運動。他們以進化論觀點和個人主義思想為主要武器,對封建主義的正統思想——孔學展開了正麵的攻擊。他們的基本口號是民主和科學。這表明,當時的新文化運動,實質上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地主階級的舊文化的鬥爭。當封建主義在社會生活中占據支配地位的時候,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製,提倡科學,反對封建盲從,有著曆史的進步意義。但是,由於資本主義文明的缺陷已經在實踐中日益暴露,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更進一步暴露了資本主義製度固有的矛盾。因此,當時有一些遠見卓識的思想家在提倡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同時,就已經開始對它采取某種懷疑和保留的態度了。新文化運動左翼人士思想中的這種懷疑論成分,推動了他們去探索挽救中國危亡的新途徑,為他們以後接受馬克思主義準備了適宜的土壤。

正當中國人民在苦悶中摸索、在黑暗中苦鬥的時候,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發出的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同在這個革命基礎上誕生的新俄國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所采取的平等的態度,推動了先進的中國人去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並使中國的先進分子傾向於社會主義。

這樣,中國就出現了一大批讚成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李大釗是在中國大地上舉起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旗幟的第一人。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通過對各種學說、各種救國方案反複比較和縝密思考之後,終於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進一步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的初步結合,為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準備。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在十月革命的直接影響下發生的。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在運動的始發階段,出現在鬥爭前頭的是英勇的愛國青年學生。6月3日以後,當北洋軍閥政府對愛國運動進行嚴厲鎮壓、學生的鬥爭麵臨夭折的危險時刻,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戰鬥姿態登上了政治舞台。從6月5日起,上海、北京、唐山、漢口、南京、長沙等地的工人相繼舉行罷工,許多大中城市的商人也舉行了罷市,鬥爭很快擴展到全國20多個省區、100多個城市。至此,五四運動突破了知識分子的狹小範圍,成了有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規模的革命運動。人民群眾的聯合鬥爭顯示了偉大的力量,五四運動終於取得了重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