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2 / 3)

3.全麵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

科學發展觀包含豐富的內容。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認真學習和全麵把握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加深對科學發展觀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的理解。

(1)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

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一條基本經驗。馬克思指出:“一定物質財富是人類生存的第一前提,即一切社會曆史的第一個前提。”毛澤東同誌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新中國成立後,黨領導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巨大成就,但也經曆了嚴重挫折。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們黨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鄧小平指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要靠自己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江澤民同誌也指出:“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曆史責任,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麵進步,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改革開放32年的實踐證明,堅持以發展為主題,用發展的眼光、發展的思路、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就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發展對於我國新世紀新階段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紀三大曆史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始終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應當看到,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進一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水平,要靠發展;增強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要靠發展;堅持“一國兩製”方針,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要靠發展;履行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責任,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要靠發展;解決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要靠發展;增強國防實力,維護國家安全,要靠發展;解決人們的思想認識問題,說服那些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堅定對社會主義和祖國未來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終也要靠發展。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不能放鬆。

但我們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所追求的發展,不應是孤立的、片麵的、不計代價、竭澤而漁、不能持續的發展,而是在科學道路上不斷前進的發展,是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是各方麵事業有機統一、社會成員團結和睦的和諧發展,是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發展自己維護世界和平的發展。緊緊抓住發展這一要義,就要時刻牢記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更好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基礎。

(2)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人的解放和全麵自由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目標。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在科學闡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同時,也指明了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以人為本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強調的以人為本,和我們黨強調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與我們黨提出的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以人為本的人指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在當代中國,就是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勞動者為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曆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和為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實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深入地落實到黨和國家製定和實施方針政策的工作中,落實到各級領導幹部的實際行動中去。以人為本全麵回答了科學發展觀的一係列基本問題。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發展成果如何分配,這是任何一種發展觀都必須回答和解決的問題。以人為本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因為科學發展觀在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上始終貫穿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和理念。在為誰發展的問題上強調發展為了人民,把發展的目的真正落實到滿足人民需要、實現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來。在靠誰發展上,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發展依靠人民,就是尊重勞動人民的主體地位,密切聯係群眾,始終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最充分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會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廣泛地組織億萬群眾投身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在發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發展取得的各項成果,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上,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上,體現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各方麵權益上,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集中起來就是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所倡導的發展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於它是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既好又快的發展,而不是片麵的發展,不計代價的發展,竭澤而漁式的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全麵的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全麵發展的事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在實現社會全麵進步的基礎上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因此,發展應當是全麵的。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布局,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科學發展觀所追求的全麵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麵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

科學發展觀是協調的發展觀。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係的,任何事物的發展必然與其他事物相互聯係、相互製約,隻有協調好各方麵關係,才能實現健康發展;否則,隻能是畸形的發展。協調發展是指各方麵的發展要相互適應,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麵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要實現全麵發展,就必須立足新的曆史起點,處理好由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所伴生的新矛盾新問題,因此,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麵發展的正確道路和政策途徑。

科學發展觀是可持續的發展觀。可持續的發展是指發展要有持續性、連續性。人類的延續和代傳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每一代人的發展都應該為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發展留下空間和條件。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總之,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互相聯係、互相製約、互相促進的有機整體抓住了發展的內在規律,體現了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建設的有機統一,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統一,體現了過去發展、現在發展和未來發展的統一,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隻有實現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保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從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統籌兼顧,是我們黨長期執政中形成的一條寶貴經驗。鄧小平同誌曾經強調“必須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來調節各種利益的相互關係”。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江澤民同誌強調“我們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應該正確反映並有利於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係,都應該認真考慮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麵群眾的利益”。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關係,切實做到統籌兼顧,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