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五個統籌”的思想,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黨的十七大報告在“五個統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統籌中央和地方關係,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這些方麵的統籌,拓展了統籌兼顧方針的內涵、對象和範圍,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從而成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切入點和重要實現途徑。
——統籌城鄉發展,就要堅決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解決好“三農”問題,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麵發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格局。
——統籌區域發展,就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麵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逐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就要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發展,加快科技、教育、衛生、體育、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麵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質和人力資源能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有機統一。
——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就要高度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和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就是要處理好國內發展和國際環境的關係,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條件,又發揮好我們自身的優勢,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立足於擴大內需,把擴大內需與擴大外需、利用內資與利用外資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相協調。
——統籌中央和地方關係,就是要尊重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合理劃分經濟社會事務管理的權限和職責,做到事權與財權相匹配、權力與責任相一致,既維護中央的統一領導又更好地發揮地方積極性。
——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就要堅持從全體人民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出發,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既切實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就要深刻認識國內大局和國際大局、內政和外政的緊密聯係,善於從國際形勢和國際條件的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方向、用好發展機遇、創造發展條件、掌握發展全局,做到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內外兼顧、趨利避害,為我國發展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4.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必須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科學發展觀提出後,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高度評價,在實踐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時也要看到,一些影響科學發展的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科學發展觀的保障機製和體製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必須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科學發展,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路線是在深刻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基礎上製定的,集中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願望要求,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最寶貴的經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決定了基本路線要管100年。鄧小平同誌強調:“我們一直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不但這一屆領導人要堅持,下一屆、再下一屆都要堅持,一直堅持下去。”按照黨的基本路線要求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而隻有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才能確保實現科學發展觀。因此,要進一步提高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充分認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堅持以科學發展的實際行動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以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來促進科學發展。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科學發展,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的社會主義,也應該是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是內在統一的。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緊密聯係、不可分割。沒有科學發展觀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觀。社會和諧的最根本基礎是發展。發展不僅需要和諧的社會環境和條件,而且發展的目的、要求本身就包括社會和諧,進而包括更廣領域內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整體和諧。所以,一定要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通過發展保障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要按照民主法製、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麵。要最大限度地鼓勵人們發揮創新、創業、創優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保持社會的平衡、和諧與穩定,堅持在科學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和諧,在促進社會和諧中推動科學發展。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科學發展,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改革的力度,開放的程度,決定著發展的進程和質量。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僅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製度保障。製度對科學發展、社會和諧起著基礎、引導、保障的作用。所以要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就要通過改革進一步完善各方麵的體製。為此一定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凝聚改革共識,堅定改革決心,堅持改革方向,堅持用科學發展和深化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推進各方麵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麵提高開放水平,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和體製保障。要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科學發展,要求我們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核心。科學的發展道路是黨領導開辟的,偉大的發展事業要靠黨來領導實施。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用改革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提高黨領導和駕馭發展全局的水平和能力。要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使命,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轉變發展理念,改進執政方式,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治國理政的各項工作。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落實到引領中國發展進步、更好地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在黨的思想、組織、作風、製度等建設中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要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切實改進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製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