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黨章明確規定: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在現階段的任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奮鬥目標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每個要求入黨的同誌,都應該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模範地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把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忠誠同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堅定性統一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為完成新世紀的三大任務而努力工作。
我們黨所以叫共產黨,是因為我們黨以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奮鬥的最終目標。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曆史上最理想的社會製度。實現這一社會製度,是我們黨的最高綱領、最高理想,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個理想都是共產黨人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1.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曆史上最美好的社會製度
對於如何實現最理想的社會,在人類曆史上有許多仁人誌士做過孜孜不倦的追求。例如,19世紀的聖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曾提出過種種社會主義的方案。但是,由於他們不理解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和無產階級的偉大曆史作用,致使他們的方案都成為不符合實際和難以實現的空想。對於他們的學說,人們稱之為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他們學說中的合理成分,拋棄了不切實際的空想,根據對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的研究,對人類的理想社會——共產主義,做出了科學的預測,從而使社會主義學說由空想變為科學。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共產主義社會形態,按其成熟程度,可分為低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兩個階段,通常分別稱之為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作了這樣的概述:“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在迫使個人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從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之後;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後;在隨著個人的全麵發展,他們的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湧流之後,——隻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描述共產主義社會有以下六個基本特征:
(1)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在共產主義社會裏,由於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物質財富不斷湧流,社會產品極大豐富,達到可以滿足整個社會及其成員需要的程度。
(2)社會成員共同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在共產主義社會裏,生產資料的占有關係徹底擺脫了私有製的束縛。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全社會共同所有,勞動者本身既是勞動者,又是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者。
(3)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社會成員將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為社會勞動和工作,社會將根據每個成員的實際生活需要,分配個人消費品。消除了社會主義時期實行“按勞分配”存在著的某些事實上的不平等現象。
(4)徹底地消滅了階級差別和重大社會差別。在共產主義社會裏,由於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產生剝削階級的社會條件已經不複存在,階級和階級差別都將消滅。城鄉之間、工農之間、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也將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