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
楊振寧曾經說過,物理學的革命往往是從最簡單、最根本的問題開始的。我們應該深究發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找出事物運動的內在規律。
李政道
美籍華人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李政道把“一些物理現象理論上對稱,但實驗結果不對稱”、“暗物質問題、暗能量問題”、“類星體的發能遠遠超過核能,每個類星體的能量竟然是太陽能量的1015倍”、“誇克禁閉”稱為是21世紀科技界所麵臨的四大難題。
路甬祥
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在《2000年科學發展報告》的序言中提到:量子論和相對論的誕生堪稱上世紀最偉大的科學革命。但是,如何使量子論和相對論的理論包含在一個“大統一理論”之下還在探索之中。
宋健
2004年12月28日下午,宋健院士73歲壽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大膽質疑愛因斯坦,呼喚青年科學家敢於創新。整整100年前,愛因斯坦在他發表的那篇震驚世界科學界的關於狹義相對論的論文中,曾經提出過一句名言:“不可能存在任何大於光速的運動。”當今的科學界將此稱為“光障”。然而宋健說,這個“外推”至今並沒有任何直接試驗的證明。近年來航天技術的發展,已經促使科學家們細察和反思:為什麼飛船不能超過光速呢?在客觀世界中就沒有超過光速的運動?
曹昌祺
北京大學物理係教授、著名物理學家曹昌祺教授於2006年6月在給作者的書信中有這樣一句話:“在微觀世界中,由於粒子運動具有隨機性(這是量子理論的特點),超出光速的運動幾率是可能出現的。”
趙寧
關於視空黑洞的存在問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宇航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寧教授在2007年3月給作者的電子通信中這樣佐證:“對於超音速飛機來說,當它向你飛來時,你是聽不到聲音的,這也就是所謂的馬赫錐的概念,隻有等你進入馬赫錐才可能聽到聲音,聲音的大小與你所處的位置有關。上課時我經常講一個笑話,如果一個超音速的汽車在後麵來撞你,你是聽不到聲音的。隻有等你被撞倒後才能聽到汽車來了。”
周光召
我國著名科學家、中科院原院長、理論物理學家周光召2005年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的一次演講中所說:“像相對論、量子力學或是量子場論這些最基本的理論,到現在為止,仍有跡象表明都不是最終的理論。無論是基本粒子,還是天體物理,都在不斷提供很多新的現象,對這些現象,現有的理論完全無法解釋。”在《21世紀一百個科學難題》一書的序言中明確指出:“科學問題的產生和出現往往是科學真理產生的標誌,往往也是一個全新科學體係誕生的前提條件。”“科學家會做的是聆聽,如果對方說的聽起來很值得嚐試,他的想法很是與眾不同,粗看之下沒有和以前累積下來的觀測結果矛盾,那麼就很讓人興奮,值得一試。你不會擔心他到底研究了多久或者是為什麼他要你聽他說。就這方麵而言,新想法從何而來根本無關緊要。”
2:四兩撥千斤
有了《時空哲學》體係結構作為理論武器,那麼,對於困擾著當前理論界的許多矛盾與悖論問題、學術界的許多疑點與難點問題、尤其是物理學界的許多困惑與不解問題都將會迎刃而解,有的結論甚至顯得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