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吃的是飯,經營的是關係(1)(1 / 3)

吃飯不僅是生存,更是一種社交

“民以食為天”,五穀雜糧、一日三餐本是生存的根本,吃飯也是生存的必需。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吃飯被賦予了更多的現實意義,吃飯不再是為了果腹,而成為社交的重要工具。正如人們所總結的經典之言“飯局多的男人背後有個怨婦,沒有飯局的男人背後有個超級怨婦”,如果一個人與飯局無緣,總是一個人用餐,或是不會有效利用“吃飯”這種社交工具,那這個人也就無法立足於險惡的社會江湖。

吃飯自古就承載了眾多的社交使命:春秋時代的齊相晏子,在飯局上“二桃殺三士”;澠池會上藺相如屈秦王,使趙國得數十年之太平……眾多的政治社交飯局,都生動地講述了英雄們在酒桌上運用智謀進行對決,隻為在政界獲得一席之地。

通過吃飯社交,不但關係著利益所屬,甚至決定了你的人生成敗:千古一宴鴻門飯局,充斥在主與客之間的不是愉悅歡快的就餐氣氛,而是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戰意。整個用餐過程三起三落,驚心動魄,極具傳奇色彩。也正是因為在鴻門宴中項羽錯失了殺掉競爭對手的最好時機,才使得劉邦坐擁天下;項羽卻烏江自刎,霸王別姬。在飯桌上,人的一飲一酌都是禪,有心者在人的吃相與飲食習慣中參悟玄機。端的是飯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通過吃飯社交,酒肉朋友變成朋友,交易也自然變成交情:孟州牢城的施恩看上了武鬆的拳頭,他對階下囚的武鬆禮遇有加,用好酒好菜款待武鬆,還把自己的老父親拉來與武鬆飲酒。推杯換盞之後,感受到兄弟情深的武鬆自是願為“兄弟”兩肋插刀,醉打“蔣門神”為施恩出氣。施恩通過吃飯喝酒的感情投資把一位打虎英雄變成自己的“兄弟”,兄弟為自己出頭就變得理所應當。

錢鍾書老先生說:“吃飯還有許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聯絡感情、談生意等。”這已經成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則。在中國,在關係和人情的隱性社會製度下成長起來的社會人,越來越和“吃飯”脫不了關係:與領導吃飯,小心陪酒說話,展示自我,升職加薪指日可待;與下屬吃飯,夾菜敬酒,聊天說話,表現終極關懷,爭取更多支持;與同事吃飯,活躍氣氛,談天說地,酒到深處人脈自來;與客戶吃飯,有節有禮,熱情友好,財源滾滾;與親朋好友吃飯,深情厚誼,一菜一湯都是美味。“吃飯”不再僅是生存的必需,更是維係人們情感與利益的紐帶。通過吃飯,人們完成政治博弈、錢權角逐、情感交流,一切難事都變得好辦。在人際交往中,吃飯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吃飯,而是聯係著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和利益鏈,凡有人處,就有飯局。

對生意人來說,吃飯是嚴肅的社交活動

在一樁買賣中,賣方和買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為了達成共識,雙方你來我往地“打太極”。飯桌成了生意人嚴肅較量的沙場,吃飯也成了生意人嚴肅的社交活動。入局即“開戰”,邊吃邊戰,要麼水到渠成,要麼前功盡棄。

在中國曆史上,呂不韋算得上是會“吃飯”的生意人的典範,他於杯酒之間“囤奇貨”,成就大業。

陽翟大商人呂不韋,精於買賣,積累下萬貫家財。一天,他發現了被秦國留在趙國做人質王子異人。在了解到異人的尊貴身份和尷尬處境之後,呂不韋認為異人是“奇貨”,可囤積起來做大生意。他花重金結識異人的監守公孫乾,進而結識異人。有一次,他與公孫乾、異人一起喝酒,在酒至半醉之時,呂不韋趁公孫乾如廁的機會,問異人道:“秦王已經老了,而太子安國君所寵愛的華陽夫人又沒有兒子。你兄弟有20多人,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得寵。你為什麼不趁這個時候回秦國找華陽夫人,請求做她的兒子。這樣你以後才有機會被立為儲君啊!”異人含淚回答道:“我何嚐不希望如此呢?隻是我身在異國沒法脫身啊!” 呂不韋說:“這好辦,我可以設法救你回國!”異人感激地說:“能救我回國,日後倘能得到榮華富貴,你我共享!”隨後,呂不韋又將自己的美姬贈與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