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吃的是飯,經營的是關係(2)(1 / 3)

“設飯擇人”的功利性目的變成了平等溝通的正向需求。盡管企業家與高管們沒有把一場“飯局”描述得栩栩如生,我們卻能夠從飯局的結果看到飯局中雙方的審視與利益合作。最終,局大於飯,飯本身倒被消解了,“局”的價值成了最重要的事情。當飯局創造了更大的資本後,我們更無法忽視飯局本身的這個“資本”。這個資本,想要創業的青年無法忽視,那些已經擁有豐厚財富的企業家們也無法忽視。對於現代人來說,吃飯是個嚴肅的社交活動,“飯局”更是我們實現更多“紅利”的原始資本。

結交成功人士,飯局中的“聚變效應”

《論語·裏仁》有雲:“見賢思齊焉。”如果你的飯桌上盡是些不如你的人,有一天你也會“水往低處流”;相反,如果你的飯桌上有一些成功人士,慢慢的你也會學著他們的為人處世,見賢思齊。這正如科學中的聚變反應。輕原子核(氘和氚)結合成較重的原子核(氦)時放出巨大能量,與成功人士一起用餐,與成功人士結交,也能夠產生聚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而這個能量所產生的直接和間接價值都是無法估量的,可以說是無價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環境可以讓人產生特定的思維習慣,甚至是行為習慣,從而直接影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我們都會在不經意間受到來自環境的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不知不覺地改變自己的品行。

兩個畢業一年的同寢女孩聚在一起吃飯,聊起了這一年的經曆。她們中一個光彩照人,談吐不凡;另一個卻愁眉苦臉,未老先衰。第一個女孩感慨道:“我認識的人都好強啊,他們才剛剛畢業幾年,就買房的買房,買車的買車。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好多東西,我感覺現在生活很充實,需要我去實現的夢想也很多。”第二個女孩卻苦笑著說:“我認識的人都不如我,好多都是咱們以前的同學,大家過得都差不多。我現在感覺生活就這樣了,也沒有什麼追求。”

是什麼導致從同一個寢室走出來的兩姐妹人生觀如此的不同呢?那就是她們的朋友圈子不同,她們的朋友不同。一個女孩的朋友都比她成功,她在自己朋友的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也擁有了很多積極向上的心態,所以她自身也會向著成功的方向努力。而另一個女孩,處在和自己一個水平,甚至還不如自己的朋友圈裏,時間一長,她認為大家的生活狀態都是這樣的,所以也就不思進取了。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自己的未來或許就是什麼樣子。與強者交朋友,自己會變得更強;在一無是處的交際圈中,自己會變得頹廢麻木、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到頭來,弱者更弱,強者更強。

因此,你想做什麼樣的人,就要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你要想成為一個成功者,就要先努力和成功者在一起。與成功者為伍,有助於我們在身邊形成成功的氛圍。在這氛圍中,我們可以向身邊的成功人士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感受他們的熱情,了解並掌握他們處理問題的技巧。

這在飯桌上也一樣適用。

在一次商務聚會中,各路神仙相聚一處。有兩個端著酒杯的中年男子出於禮貌和拓寬人脈的目的相互敬酒,並攀談了起來。了解了彼此的身份和身價後,兩個端著杯子的人進行了這樣的談話。

“為什麼你能成為千萬富翁,而我隻能成為百萬富翁呢,難道我還不夠努力嗎?”其中的百萬富翁向身邊那位千萬富翁請教道。

“你平時和什麼人在一起?”

“和我在一起的全都是百萬富翁,他們都很有錢,很有素質……”百萬富翁自豪地回答。

“嗬嗬,我平時都是和千萬富翁在一起,這就是我能成為千萬富翁,而你隻能成為百萬富翁的原因。”那位千萬富翁輕鬆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