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不能有幸成為您的朋友?”一個主意從百萬富翁的腦海中閃過。
千萬富翁皺了一下眉頭,但是很快他就恢複了平靜,“這個嘛,我們能認識就是朋友啊。”
“我是說成為更親近的朋友,我想改天請您吃飯,和您坐下來聊聊,向您學習一下。”百萬富翁答道。
“這個嘛,如果有機會的話”看著千萬富翁的猶豫,學乖的百萬富翁明白對方在思考什麼,千萬富翁在想“這個人有沒有可交和可利用的價值”。
“您看,是這樣的。正好我們公司想拓寬一下業務範圍,如果您不介意,我們可以為貴公司的產品做免費的代理,前期利潤三七分,您七,我們三,當然,這之前我也想和您多溝通一下,了解一下咱們產品的具體注意事項,您也可以多些機會考察我們是否符合代理條件”。
“沒有問題”。兩個人心領神會地笑了。
從那以後,百萬富翁有事沒事都會主動宴請千萬富翁,前期是聊產品,關係深了兩個人就溝通創業之路,成長曆程,百萬富翁總是舍得下血本,請千萬富翁去些高檔的地方;千萬富翁得了業務上的便宜也有的回報,介紹了一些自己同級別的朋友給百萬富翁認識。結果可想而知,百萬富翁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人脈圈越來越高級,他的銀行賬戶上麵的數字也越來越多。
與成功人士為伍,不但可以讓人從心理上“見賢思齊”,還可以通過“寄生”成功人士來為自己辦事。
在自然界中,借助外在力量獲取利益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叢林中,很多藤蔓植物靠依附在參天大樹上得以享受陽光;海鷗喜歡尾隨軍艦,因為後者的排水可以使海裏的小生物浮上水麵,成為它們的食物;鯊魚的身邊總是遊弋著幾條靈巧的小魚,它們靠揀拾鯊魚獵食的殘餘為生……而我們在勢弱時,選擇暫時做一個“寄生者”同樣是不錯的選擇。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大樹底下好乘涼。想要做事,先要立身。有了“大樹”作為依傍,不僅根基穩固,辦起事來別人也會“不看僧麵看佛麵”。
握緊不同類型的中國式飯局“命門”
如今的美食達人有很多,大報小報上的專欄作者都在教讀者如何在琳琅滿目的招牌中挑選出性價比極高的美食。但吃飯對於中國人來說,永遠不隻是填飽肚子,或者是享受美味這麼簡單;要幹點什麼事,人們首先想到的還是吃飯。“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這看似簡單的飯局,關乎每個人的興衰成敗,關乎寵辱升遷,關乎喜怒哀樂。逢年過節、紅白喜事、生辰滿月、商務聯誼、職務升遷,不一而足,樂此不疲。飯局又分很多種,隻有抓住中國式飯局的“命門”,才能對症下藥,各個擊破。
1.再熟也要客氣的私飯局
這是私人辦事的求人局。中國人的這種“規矩”也不知道是從哪一個朝代留傳下來的,隻要辦事,先想到的總是“有沒有關係”。臉皮薄的後生們常常會被長輩們教訓:“提幹、加薪、調動、官司、升學、就業,等等,沒有關係能行嗎?”要有關係,都離不開飯局。在辦公室裏談正事,容易拘束緊張,很多話都不能敞亮著說。在飯桌要辦的事先不說,先吃飯,幾輪觥籌交錯下來,臉熱了,肚子飽了,氣氛自然也就開了。
“酒杯一端,政策放寬。筷子—提,可以可以!”這一招真是屢試不爽。難怪此習俗能在這人情社會千古流傳。有一家長想讓才上小學的兒子當班幹部、評三好以利小升初,而孩子的班主任正是自己的老同學,他就請這個老同學吃飯、送禮拉票。這是此類飯局中最常見的現象。它同時也證明了“即使是再熟悉,也要客氣”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