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連外國人都懂的公飯局
比私人局更常見的恐怕要屬單位之間因公飯局。公飯局的首要條件:檔次要高,味道要好,環境要美。一般酒桌上不談公事,但在推杯換盞之間,手段高明的人還是能斬獲不少利益。公飯局,可以說是高手們過招比武之地。
曾有一公司公關人員到另一家公司來談項目的資金問題,在會議室搖唇鼓舌、充分論證,但領導們總表示還要討論討論,研究研究。照例安排一個會後飯局,酒過三巡,領導居然自己發話了:“你那個項目問題你就不用操心了。現在再給你一個機會,你再喝1杯酒,就給你增加10萬元的資金。地方官聽說有此好事,便把個人安危拋之腦外了,端著酒杯急忙上前:“太謝謝您了!來!我再敬您!您喝一杯,我喝10杯!您隨意!”說完,將l0杯酒倒進大杯裏,一飲而盡。連喝兩次,200萬元就這麼手到擒來。
現在世界貿易越來越發達,溝通越來越緊密,很多外國人都懂得:要跟中國人辦事,先吃一頓!
3.老人新人都喜聞樂見的聯歡局
這種飯局比起前兩種來說,目的要單純許多,基本上屬於工作餐性質。晚餐時間,下班之後,單位內部聯歡,單位之間聯歡。美其名曰:“加強交流、增進感情。”無非是找一個借口在一起吃飯。觥籌交錯,酒酣耳熱,氣氛輕鬆活躍。吃飽喝足,盡興娛樂。酒肉穿腸過,交情心中留。公司新人常常期待此局的開展,可以更快速地融入各個小集體中;公司的老人們也抱著拚飯省錢、交朋友等想法而樂意擔當組織者。“圈子文化”也就在這飯局之中得以可持續發展。
4.令人歡喜令人憂的後勤服務局
家人、朋友在周末、節假日在外麵設飯局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辛苦了一周,大家聚在一起打牙祭是一件放鬆身心的好方式。同城工作的同學、朋友過年過節理所當然要聚。還有婚宴、喜宴、壽宴、謝師宴、辭師宴等,中國人從來就不缺聚的理由。
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可能深有體會:自己自然而然成為外地同學、親戚、朋友的旅遊服務中心,洗塵宴、送行宴不可少,還要體現本地特色,替人安排行程,等等。除了讓人傷腦筋之外,荷包大出血也在所難免!
5.潛規則也不少的酒後文化局
這種局不是每個人都會碰到,但一旦碰到了將會比任何局都頭疼。領導或上司“召喚”的飯局,一來是向下屬表示親近,認同你是“自己人”,向你傳達“工作中我們是上下級,下班後我們就是親兄弟”的信息;二來有可能是找部下陪他消遣,“回籠錢財”,減少自己的開支,往往是在簡單的飯局之後,還有麻局、牌局等飯後“文化”局。
雖然是飯後的“文化活動”,但有時它比飯局更重要,要應付整場也要費不少腦筋。打打小麻將,玩玩小撲克,看似自由親近,率性隨意。但麻局、牌局一般都要有所“表示”,陪玩的人腦袋中還要思考什麼人的牌應該和,什麼人的牌應該放,輸錢未必吃虧,贏錢下次就可能出局。雖然飯局是上司慷慨簽單的,但飯後局大多是自己的錢包幹癟,但想到今天的麻局、牌局就是明天的關係,也隻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期待哪天領導良心發現多賞點獎金。
飯局何其多,滋味唇舌知。飯局既然被稱作“局”,便意味著其中是有圈套的。在飯局裏混得如魚得水的人通常也在各個場麵上混得比較順風順水。當生活變成從一個飯局到另一個飯局的輪回時,我們要小心謹慎,別讓自己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