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羨慕別人的好命。你的人生可以自己打造機遇。命運之神為你關上一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總有許多機遇是屬於你的,總有許多機會是專屬你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做好準備,學習,創新,積累,珍惜時間,善待一切。機遇早晚會來瞧你的門。
1.機遇隻垂青於又準備的頭腦
機會是稀缺的,隻有為機會做好準備,才能得到它,要得到它,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和成本,必須具備相應的足以勝任的資格,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長期艱苦的準備。
35歲之前成功的佼佼者之所以能夠獲得命運更多的青睞,能在機遇來臨之時牢牢地掌握命運,就是因為他們較之常人進行了更為漫長和充分的準備。他們就像一粒粒種子,在黑暗的泥土中蓄積營養和能量,一旦聽到春風的呼喚,他們就會破土而出,生長成挺拔的棟梁之才。
這就很好地解釋了這樣一些問題,即為什麼有的人總能得到比別人更多的機遇?為什麼麵對同樣的機遇有人成功了有人卻失敗了?為什麼有些資質本來不好的人卻能得到命運的垂青,而某些天資甚佳者卻最終庸碌無為?為什麼成功者總顯得比別人幸運等。
這些問題的回答可歸結為一句話,那就是:機遇隻偏愛那些為了事業的成功作了最充分準備的人。換句話說,隻有在“萬事俱備”的情況下,東風才顯得珍貴和富有價值。
機遇是由人創造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外界環境變化的客觀必然性的結合。主觀方麵條件的增強會影響到客觀環境的變化,使好的機遇更容易產生。同樣,當一定的客觀機遇已經出現後,那些不斷在提高自身素質方麵進行努力的人則要較之常人更容易接近和抓住這些機遇。
許多名人就是創造機遇的高手,他們總是在努力,總是在奮鬥,開始時他們是在找尋機遇,而一旦他們自身的實力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機遇便會自動登門拜訪。而且,隨著他們自身才能的不斷提高,知名度的不斷增加,其所麵臨的發展機遇也會相應地有質和量的提高。可以說,沒有他們的這些主觀努力,就不會有這麼多的良好機遇。從這個角度上說,機遇是那些有準備的人創造出來的,是對其努力的一種肯定和回報。
如果機遇可被每個人輕而易舉地得到,那麼這種機遇便顯得沒有多少價值了。事實上,機遇往往是一種稀缺的、條件苛刻的社會資源,要得到它,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和成本,必須具備相應的足以勝任的資格,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長期艱苦的準備。
這就是機遇為什麼更偏愛有準備的人的原因。
我們還發現,雖然命運有時是不公正的,那些毫無準備的人卻獲得了某種機遇,但從長遠來看,這些人很少能有所建樹。而在我們目力所及的當代名人的成功史上,無不記載著人們為迎接機遇所作的種種準備。
但有時命運是愛捉弄人的,由於客觀原因的限製,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事自己喜愛的職業。
當麵臨這種情況時,有人將之視為不幸,而有人卻將之視為機遇,他們能重新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沉沮喪,而是以“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幹一行,愛一行,把精力投入到所從事的新領域,從而開創出一番嶄新的事業。
我們發現“把不幸也當做是一種機遇”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成功者的一大秘訣。
許多成功者不僅是開拓機遇、捕捉機遇的能手,而且還有發掘高潛能,高效運用機遇的能力。他們的成功啟示我們,一定要提高機遇的利用率,把機遇發揮到最大值。
有的人在35歲以前曾有過許多很好的機遇,但他們不懂得充分利用這些機遇,結果喪失了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也有的人抓住了機遇,但是並未理解這一機遇的全都內涵,因此他們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總與預期的目標相去甚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機遇隻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正所謂“厚積薄發”,如果你自身沒有底子,即便機遇來了,也會從身邊悄悄溜走。
2.有些機遇需要自己發現
如果你肯動腦子,任何一件看似平常的事都有其可開發之處,而且很多的智慧和發現都來自一些平常的小事,隻是有時你沒有發現罷了。
每個年輕人在35歲之前都有機會取得成功,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發現機會,沒有抓住機會,因為機會是一些非常細小的苗頭,不容易被發現。而那些成功者就是因為抓住那些小小的苗頭,發展出宏大的事業。“忽略小事的人是不會成功的。”美國著名的汽車製造公司——福特汽車公司,是以福特的名字命名的。當年的福特大學畢業後,到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同去應聘的三四個人都比他學曆高。他覺得自己沒什麼希望了,既來之則安之。於是,他便敲門走進了董事長的辦公室。一進辦公室,他發現地上有一張廢紙,就彎腰把它撿了起來,順手把它丟進了廢紙簍裏,然後走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說:“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對他說:“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福特感到意外,董事長說:“前麵三位的確學曆比你高,而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的眼睛裏隻能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而隻能看見大事、忽略小事的人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我才錄用你。”福特就這樣進了這家公司。果然,後來福特幹得相當出色,終於坐到了董事長的交椅上。
一次,美國著名的家具經銷商尼·科爾斯家中突然失火,幾乎燒光了他家裏的一切,隻有些粗壯的鬆木,外麵燒焦,而木芯得以殘存。要是一般人,可能在極度的痛苦中將這些廢料扔掉完事,但尼·科爾斯卻從這些焦木中發現了商機:因為那焦木的舊紋理和特殊的質感使他產生了靈感,他決定要製造以突出表現木紋為特點的仿古家具。
他用碎玻璃片刮去廢木上的沉灰,再用細砂紙打磨得光滑潤澤,再塗上一層清漆,便顯出了古樸、典雅、莊重的光澤和清晰的木紋。就這樣,他製造的仿古典木質家具獨領潮流,從此生意興隆。
有人讚歎尼·科爾斯因禍得福,其實不然,隻是他能從一件細小的事物中觀察和發現奇跡。如果換一位不善於思考的人去看那堆燃而未盡的廢木頭,眼睛看直了也不會發現什麼的。我們不光要去看,還要能有所發現,還要很好地運用智慧去深入思考,有所醞釀,有所感觸的同時要做到更深一層地設計發掘,才會有超常規的新發現。
其實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如果肯動腦子,任何一件看似平常的事都有其可開發之處,而且很多的智慧和發現都來自一些平常的小事,隻是有時你沒有發現罷了。那麼怎樣培養一種能從平常事物中有不平常發現的心態呢?那就是要有一種善於思考的態度,隻要勤於思考,仔細觀察,就不會讓很容易得到的機遇溜走。
美國玩具開發商布·希耐一次到郊外去散步,偶爾看到幾個孩子在玩一種又醜又髒的昆蟲,且玩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他立即聯想到兒童玩具市場上所銷售和設計的,全都是造型優美、色彩鮮豔的玩具,那麼為什麼不給孩子們設計一些醜陋的玩具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呢?想到這裏,他立即安排研製生產,推向市場後,果然反響強烈,供不應求。從此,醜陋玩具在市場上的銷售經久不衰。
這些人為何會如此聰明,隻是靈機一動就能生意興隆、財源滾滾嗎?因為在對刺激產生反應的過程當中,他們的潛在意識十分積極和敏銳,這就證明了人在自信和主動的狀態下才會變得聰明能幹。也是在這種時候,他們才最具能動性和創造力,而且此時他們也最能很好地發掘自己的潛能和發揮自己的水平。
“忽略小事的人是不會成功的”,機會往往是一些非常細小的苗頭,而那些成功者就是因為能夠抓住這些小小的苗頭,從而將事業發展壯大。
3.一切皆有可能
想要35歲之前成功的人應該重視那萬分之一的機會,因為它將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
機會是一個美麗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它會突然降臨在你身邊,如果你稍有不慎,它又將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樣扼腕歎息,它卻從此杳無音信,不再複返了。
機會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決定你是否有所建樹,抓住每一個在35歲之前成功的機會,哪怕那種機會隻有萬分之一。
美國但維爾地方的百貨業巨子約翰·甘布士的經驗之談極其簡單:“不放棄任何一個哪怕隻有萬分之一可能的機會。”
有不少聰明人對此是不屑一顧的,其理由是:希望微小的機會,實現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去追求隻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倒不如買一張獎券碰碰運氣。根據以上兩點,隻有傻瓜才會相信萬分之一的機會。但是正是這看似渺茫的萬分之一的機會卻往往能決定你做事的成敗,抓住它你就等於有隻腳跨進了成功的門檻。
有一次,甘布士要乘火車去紐約,但事先沒有訂妥車票,這時恰值聖誕節前夕,到紐約去度假的人很多。因此火車票很難購到。
甘布士夫人打電話去火車站詢問:是否還可以買到這一次的車票?
車站的答複是:全部車票都已售光。不過,假如不怕麻煩的話,可以帶好行李到車站碰碰運氣,看是否有人臨時退票。
車站反複強調了一句,這種機會或許隻有萬分之一。
甘布士欣然提了行李,趕到車站去,就如同已經買到了車票一樣。
夫人問道:“約翰,要是你到了車站買不到車票怎麼辦呢?”他不以為然地答道:“那沒有關係,我就當拿著行李去散了一會兒步。”
甘布士到了車站,等了許久,退票的人仍然沒有出現,乘客們都川流不息地向站台湧去了。
但甘布士沒有像別人那樣急於往回走,而是耐心地等待著。
大約距開車時間還有5分鍾的時候,一個女人匆忙地趕來退票,因為她的女兒病得很嚴重,她被迫改坐以後的車次。
甘布士買下那張車票,搭上了去紐約的火車。
到了紐約,他在酒店裏洗過澡,躺在床上給他太太打了一個長途電話。
在電話裏,他輕輕地說:
“親愛的,我抓住那隻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了,因為我相信,一個不怕吃虧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有一次,但維爾地方經濟蕭條,不少工廠和商店紛紛倒閉,被迫降價拋售自己堆積如山的存貨,價錢低到1美元可以買到100雙襪子了。
那時,約翰·甘布士還是一家織造廠的小技師。他馬上把自己積蓄的錢用於收購低價貨物,人們見到他這股傻勁,都公然嘲笑他是個蠢材!約翰·甘布士對別人嘲笑漠然置之,依舊收購各工廠和商店拋售的貨物,並租了很大的貨場來儲貨。他妻子勸他說,不要把這些別人廉價拋售的東西購入,因為他們曆年積蓄下來的錢數有限,而且是準備用做子女教養費的。如果此舉血本無歸,那麼後果便不堪設想。對於妻子憂心忡忡的勸告,甘布士笑過後又對她道:“3個月後,我們就可以靠這些廉價貨物發大財。”甘布士的話似乎實現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