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機遇:把握人生隱形財富(3 / 3)

6.莫錯過好機遇

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起著決定性影響的機遇是不多的。對機遇的到來必須要有敏銳的嗅覺和判斷能力。當別人對機遇的到來還麻木不仁時,你能捷足先登,搶占先機,就抓住了機遇。那些對機遇的到來懵然無知,或後知後覺的人,必然無法挽到它的臂膀。

常說“機遇可遇而不可求”。其實,機遇的產生也有其內在規律。如果你有足夠的勇氣,睿智的腦袋,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機遇也可以被“創造”出來。善於等待機遇、抓住機遇是一種智慧,創造機遇更是一種大智慧。

在成功路上奔跑的人,如果能在機遇來臨之前就能識別它,在它消逝之前就果斷采取行動占有它,這樣,幸運之神就來到你的麵前。

機遇雖然是一種客觀的事物,但它卻是由參與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的人創造出來的,它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外界環境變化的客觀必然性相“合拍”的產物。

一個人的主觀條件影響著客觀環境,主觀條件得到優化,客觀環境將得到改變,將有利於適應個人發展的良好機遇的發生。成功者的經曆證明,客觀機遇降臨時,自身膽識等方麵素質較強的人顯然要比一般人更容易捕捉到機遇。才華出眾則是捕獲機遇的最大資本。

在研究中發現,對許多成功者發生決定性影響的機遇次數是極少的,少的隻有一兩次,多的也僅四五次。因此,對於渴求成功的人,機遇的質量重於數量。要選擇對自身成長最有效用的機遇,放棄那些對成才幫助不大的機遇。盡可能使機遇在你的成才之路上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機遇是不會與你預約的,你隻有不斷醒目地亮出你自己、展示你自己,找到賞識你的人,吸引他人的關注和重視,你才有可能找到機遇。過於含蓄,羞羞答答,不敢亮出自己才能的人,得不到別人的重視、社會的認可,那是必然的。

創造機遇、爭取機遇需要花費極大的心血,但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好機遇,使其發揮出最大的效力。若是花費許多精力,好不容易爭得了機遇,但卻沒好好珍惜它,未能很好地運用和操作機遇,最後也將功虧一簣而抱恨終生。

因此,當機遇向你靠攏時,盡管還帶著某些不確定因素,這時最明智的做法是,手疾眼快,當機立斷,將它抓住,以免轉瞬即逝,或是日久生變。看來,抓住機遇,眼力和勇氣是不可缺少的。

機遇是一位神奇的、充滿靈性的性格怪僻的天使。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但絕不會無緣無故地降臨。隻有經過反複嚐試,多方出擊,才能尋覓到它。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的人不喜歡嚐試,不願走崎嶇的小道,遇到艱辛或繞道而行,或望而卻步,他們常與機遇無緣。而另一些人,總是很有耐性,嚐試著解決難題。不怕吃千般苦,越萬道嶺,結果恰恰是他們能抓住不可複得的機遇。

如何抓住機遇,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準則可循,但過人的洞察力和判斷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平時要留心周圍的小事,有敏銳的洞察力,這樣才能保證你在機遇來臨時不致錯過。牛頓不放過蘋果落地、伽利略不忽視吊燈擺動、瓦特研究燒開水後的壺蓋跳動……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但是他們那過人的洞察力使得他們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東西,從而有所發明或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有些事使人感到驚奇,引起多數人的注意;有些事則平淡無奇,許多人漠然視之,但這並不排除它可能包含重要的意義。

一個有敏銳洞察力的人,就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不奇之奇。19世紀的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端茶時,茶杯會在碟子裏滑動和傾斜,有時茶杯裏的水也會灑出一些;但當茶水稍灑出一點弄濕了茶碟時,會突然使茶杯不易在碟上滑動。他對此做了進一步研究,做了許多相類似的實驗,結果發明一種求算摩擦的方法——傾斜法,他因此獲得了意外的驚喜。

富爾頓10歲時,和幾個小朋友一起去劃船釣魚。富爾頓坐在船舷上,他的兩隻腳下意識地在水裏來回踢著。不知什麼原因,船纜鬆了扣,小船漂走了。富爾頓沒有忽視這種生活中的小事,他發現自己的兩隻腳起了船槳的作用。富爾頓長大以後,經過刻苦的學習和研究,終於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輪船。

《致富時代》雜誌上,曾刊登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自稱“隻要能賺錢的生意都做”的年輕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人說市民缺乏便宜的塑料袋裝垃圾。他立即就進行了市場調查,通過認真預測,認為有利可圖,馬上著手行動,很快把價廉物美的塑料袋推向市場。結果,靠那條別人看來一文不值的“垃圾袋”的信息,兩星期內,這位小夥子就賺了一大筆錢。

可見,敏銳的洞察力是把握機遇的好幫手。除了洞察力之外,要想把握機遇,還必須有過人的判斷力。

有些人不是沒有成功立業的機遇,隻因他們的判斷力太差,所以最終錯失機遇。他們做人好像永遠不能自主,非有人在旁扶持不可,即使遇到任何一點小事,也得東奔西走地去和親友鄰人商量,同時腦子裏更是胡思亂想,弄得自己一刻不得安寧。於是愈商量、愈打不定主意、愈東猜西想、愈是糊塗,就愈弄得毫無結果,不知所終。

沒有判斷力的人,往往邁不出第一步,即使邁出第一步,也無法進行。他們的一生,大半都消耗在沒有主見的懷疑之中,即使給這種人成功的機遇,他們也永遠不會達到成功的目的。

一個成功者,應該具有當機立斷、把握機遇的能力,而如何把握機遇,卻是一個關鍵。他們隻要自己把事情審查清楚,計劃周密,就不再懷疑,立刻勇敢果斷地行事。因此任何事情隻要一到他們手裏,往往能夠隨心所欲,大獲成功。

7.自己創造機遇

能夠主動創造機會的人,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強者。

創造機遇,抓住機遇是對那些想在35歲之前成功的人的要求。

英國著名科學家法拉第是倫敦貧民區一個窮鐵匠的兒子,幾乎沒有上過學,做了幾年報童;13歲起在訂書店當學徒。他酷愛讀書,還從微薄的工資收入中擠出錢來拚湊成了簡陋實驗室,業餘時間進行某些簡單的實驗。20歲時,有一位顧客送給他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的幾次講演的入場券,他得以聽到皇家研究院院長的講演。在聽完講座後,法拉第整理了戴維這些演講的記錄,將其裝訂並到皇家研究院送給戴維,同時請求參加戴維的實驗室工作。戴維正好缺少一位助手,不久他就雇用了這位申請者。最終法拉第成為英國19世紀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皇家研究所所長。

當時,一個貧窮的裝訂工能聽到著名科學家的演講確實是難得的機遇,但法拉第如果沒有平常積累的能力,沒有他主動去皇家研究院找院長自薦,這個機遇又有什麼價值?

摩托羅拉公司的創始人保羅·高爾文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個平民家庭,10歲那年在一個名叫哈佛的小鎮上念書。

哈佛鎮當時是個鐵路交叉點,火車一般都因為要加煤加水,在此停留,於是,許多孩子便趁機到火車上賣爆米花,賺點錢。

高爾文感到在火車站賣爆米花是個不錯的買賣,於是,上課之餘,他也加入了到了賣爆米花的行列。為了爭奪顧客,孩子們常常會爆發一些“戰事”,但每當“戰火”燒到高爾文身邊時,他總是能很快與對方和解。他常常告誡對方:“我們這樣搞下去,誰也做不成生意了。”除了到火車上叫賣,高爾文還想了許多辦法來增加銷量。他搞了一個爆米花攤車,將車推到火車站或馬路上叫賣,還往爆米花裏摻入奶油和鹽,使其味道更加可口。

1910年,哈佛鎮下了場大雪,幾列滿載乘客的火車被大雪封住。高爾文抓住時機,趕製了許多三明治拿到車上去賣。三明治做得並不太好,但饑餓的乘客們仍搶著購買。高爾文因此發了筆小財。

夏天到來後,高爾文又創意了一種新產品,他設計了一個半月形的箱子,用吊帶挎在肩上,在箱子中部的小空間裏放上半加侖冰淇淋,箱邊上刻出一些小洞,正好堆放蛋卷,然後拿到火車上去賣。這種新鮮的蛋卷冰淇淋很受歡迎,生意非常火暴。

在火車上做買賣很快成了一個大熱門,不但鎮上的孩子們紛紛加入競爭行列,而且鐵路沿線其他村鎮的孩子們也紛紛仿效。高爾文隱隱感到這種混亂局麵不會維持太久,便在賺了一筆錢後果斷退出了競爭。不出所料,不久之後,車站就貼出通告,禁止一切人在車站和火車上做買賣。

賣爆米花的經曆,培養了保羅·高爾文對市場動態敏銳的把握能力,以及主動出擊的能力,也成了他日後經營生涯中賴以製勝的性格法寶。在以後的歲月中,每當某些產品或銷售進行得不順利時,他就會向他的同事們講述這個“賣爆米花的故事”。

能夠主動發現機遇、抓住機遇、創造機遇的人,往往都能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預測能力。在一開始的時候,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夠具備這種能力,但是我們至少要有這種意識。

在美國大學裏聽講座的同學總是拿一張硬紙,中間對折一下,形成一個角度,使它可以立著,然後用顏色很鮮豔的筆大大地用粗體寫上自己的名字,放在桌子上,以便於講演者想要進行提問時,能夠看見,直呼其名。原因在於,來講演的人很多是華爾街或跨國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是所在行業的一流人物,如果你有幸被提問,而且回答令提問者滿意或吃驚時,你很有可能就會因此而獲得機會。我覺得這就是創造機遇的一種方式。確實,在人才輩出、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下,機會一般不會自動送上門,隻有敢於表達自己,讓別人認識你,吸引對方的注意,才有可能尋找到機會,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吉拉德,總是隨身帶著名片,見到人就遞上一張,有時在觀看體育比賽,當觀眾為運動員的精彩表演而起立歡呼時,他就掏出一把名片隨手撒出,以便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總希望有一個突然的機遇把自己從地獄送到天堂,眨眼之間就可獲得一份值得炫耀的工作。但事實上,隻有一小部分機遇是靠僥幸得到的,更多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實力去爭取。與其傻傻地坐在那裏等著機遇的光顧,還不如主動出擊,積極地去創造機遇,創造成功。